在早餐店工作的员工,老板要求其凌晨3点就得起床,准备各种餐食。到七八点钟迎来用餐高峰,一直要工作到中午2点左右收摊。这名员工每天3点起床,工作超10小时,还无数次重复相同动作,看似很不人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其实是你我这样的消费者导致的。我们懒,不想早起给自己准备早餐,就想掏钱去外面吃现成的,所以他们不得不3点起床,还得手脚麻利。
同样,在夜市上班的员工,每天下午4点就得去店里做准备,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2点,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原因也是我们消费者爱享乐,喜欢晚上出去撸串喝啤酒,而且常常没完没了。顾客不走,员工就下不了班,来的消费者越多,需求越旺盛,员工工作强度就越大。
假如人们突然有个怪异的变化,都要在星期二凌晨3点去理发。那么这种强烈的需求会使得全城的托尼老师都在凌晨3点上班,还会有许多潜在的托尼老师主动牺牲休息时间,出来满足大家的理发需求。
所以,是黑心老板故意折磨员工,要求他们凌晨3点起床、凌晨2点下班吗?是老板要求员工必须手脚麻利,连上厕所时间都要分秒必争吗?其实不是,归根结底,这都是消费者的需求,老板只是在迎合消费者。
有道德家说,外卖小哥太辛苦,天天连轴转,每周应强制休假一天,而且他们为了赶时间像火箭一样到处违章,应该降低对送餐时间的要求。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同情心,但实际上,他们既是外卖小哥的敌人,不允许外卖小哥按有利于自身的方式自主行动;又是广大消费者的敌人。因为正是消费者希望外卖小哥全年无休,像飞人一样穿梭在大街小巷。要是外卖小哥休息了,消费者就点不成外卖;要是送慢了,消费者又等不及,担心饭凉。
同样道理,劳动者在工厂里996工作,在生产线上如机器人般做着机械重复的工作,仿佛被异化。原因在于,当下社会资本积累水平不够,无法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设备,产出有限。但消费者对这家工厂生产的商品需求迫切,如果实行885工作制或者不用流水线作业,根本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所以消费者要求老板,必须让工人996在流水线上快速工作,否则就去购买其他能这么做的企业的产品,让这家企业倒闭,工人失业。
想想看,如果一家企业生产的商品,消费者根本不喜欢,不愿付费购买,那这家企业的员工肯定不用996,可能一个月只上一周班,再过段时间要是还没改观,那就只能一直休息,哪还有996的机会。
消费者在这过程中很无情,不管企业背后付出多少努力,员工家里有多少困难、工作有多辛劳,他们只要求一点:满足需求,否则就不光顾,用消费选择淘汰企业。消费者还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哪怕过去再喜欢一家店,只要有别家吸引到自己,就会果断离开,让原店家破产,招呼都不打。
所以马云说996是福报,这话对那些奋斗者,想要更高收入和美好未来的人有一定道理。但对那些不追求高收入、得过且过的人,比如三河大神来说,这话就很扎心,没人性。对那些错误理解市场经济运行原理,总把企业家当剥削者而非合作者,既想高收入又想工作轻松离家近的人来说,马云就是黑心资本家,难怪有人想把他“挂路灯”。
没人喜欢高强度工作,劳动总会带来负效用。但社会现实就是,人的欲望无止境,可实现欲望的手段有限。古代劳动者全年无休,还不一定能温饱,就是因为全社会资本积累水平太低,没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设备。人要适应社会,“既要又要”很难办到。经济学让人认清现实,道德家却总承诺乌托邦。
思考经济问题时,一定不能忘了“消费者主权”这个概念。它能帮你正确理解市场,让心态平和,而不是带着仇恨工作。所以,脱离“消费者主权”去批判996,是抓不住关键的。
要是消费者不想伺候了,不想奋斗,想过田园牧歌的生活,行不行?完全可以,这是个人主权,而且个人主权大于消费者主权。消费者主权只是揭示市场经济如何运转,即谁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怎样的节奏和质量生产,它对应的是那种无视消费者需求,由某个人决定生产的全盘控制经济。
要是不尊重消费者主权,没问题,既可以无视消费者需求,也完全不用996,大可以决定不干了,过轻松甚至躺平的生活。但凡事有代价,代价就是收入降低,未来生活变差。这其实就是消费者在告诉你,行使个人主权时,偏离他人意愿的程度。只要能承受这个代价,就可以任性地偏离大众生活轨道,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996存在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消费者有需求,二是个人对未来美好生活有追求。只要社会没发展到资本充裕到唾手可得、人的欲望都被满足的程度,996就不可能消除。立法可以禁止996,但改变不了经济规律,这么做必然以降低收入、减少满足为代价,还会让想通过多工作改善生活的人变成打黑工,使工作成违法犯罪行为。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人的行动规律,像要还房贷、养孩子等理由,就足以让人甘愿冒犯罪风险去工作。
那些反对996的劳动者,常把生活压力和强制行为混为一谈。人确实总活在压力下,只要向往美好生活且手段有限,压力就会伴随。但这和强制没关系,强制只有使用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这一种情况。当你可以离职,就是自由的,并非签了卖身契的奴隶。就像前面说的,这完全是个人主权。和老板是自由契约关系,是双向选择结果。之所以没离职继续996,只是因为没有其他公司给更好条件,要是有,肯定立马走人。
所以当下其实已是最好安排。社会舆论有大量反996声音,其实不是反对996本身,而是想少工作多拿钱,还认为能通过强制立法实现。要是人们知道消灭996是以减少收入为代价,立法不会改善工作条件和提高收入,反而会侵犯产权、消灭资本、造成更多失业,当真实代价摆在眼前,人们才会做出真实思考和行动。
当人们以生产者身份反对996时,忘了自己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就会希望工厂生产效率更高、工作时间更长、服务效率更高,价格还更低。要是反对企业和劳动者的自由契约,结果就是作为生产者时,工作条件可能变好、工资提高,但作为消费者时却受损,因为商品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名义上高工资,实际购买力却下降。
道德家总高高在上俯视人类,从没从个人行动选择视角看待劳动问题。他们坐在空调房里出主意,不了解市场生活真实场景,他们的呼吁,最终可能把劳动者推向更艰难境地。
我这不是在赞美996,我们当然希望所有人每周工作两天、休息五天就能满足欲望。只是说要面对现实,认清经济规律和自己,别被错误思潮蛊惑,让自己处境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