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加大群众科普宣传力度,花都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花都区融媒体中心在本微信公众号开设“每周科普”专栏。
专栏将围绕花都区科普宣传工作重点,通过定期发布优秀科普作品,以科学实用、及时高效、通俗易懂为目标,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第368期
一道家常菜“凉拌皮蛋”
夫妻吃完双双中毒
发高烧至39℃,腹痛到晕厥
罪魁祸首竟是这个致病菌
——沙门氏菌
近日,四川成都的田先生发视频称,3月27日晚上,他和老婆吃了凉拌皮蛋后,第二天早上二人开始上吐下泻,发高烧至39℃,腹痛到晕厥。
次日夫妻双双被送进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急诊,查出是皮蛋引起的沙门氏菌感染,住院6天!
医生介绍,吃皮蛋中毒,罪魁祸首大多是沙门氏菌。常见的中毒反应有呕吐、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发热往往比较普遍而且是持续数天的高热,腹泻症状往往比较严重。
张先生夫妇当天食用的皮蛋
医生表示,其实吃皮蛋中毒的案例,每年都在发生,特别是天热起来以后,想要降低中毒风险也很简单,加热就可以。
对于皮蛋要加热
不少网友也蒙了
医生特别提醒,如果是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皮蛋,生吃就可能会感染,而沙门氏菌不耐高温,食物中心温度达到70℃,持续5分钟就可以被杀死,所以充分加热就能避免食物中毒风险。
温馨提醒:
沙门氏菌主要污染
蛋类、肉类、奶类及其制品、鱼类等
食用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
都有感染的可能
据媒体报道,2024年10月,宁波的金大伯在家庭聚餐中,多吃了几口半生不熟的炒鱿鱼,之后金大伯就发起了高烧,体温最高的时候一下子蹿到了39℃,同时伴恶心呕吐,腹泻水样便,整个人越来越乏力,送到宁波市中医院急诊后,医生考虑是急性肠胃炎。3天后粪便培养及鉴定表明,金大伯感染了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一种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我国,沙门氏菌是食源性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沙门氏菌的黄金生长温度是温暖的37℃,从冰箱的7℃到热得冒泡的45℃都能悠哉生存,在水里也能悠然自得地待上2~3周,在粪便中可生存1~8个月不等。更绝的是,在20%的食盐腌肉腌制70天后也能零星看到它的身影。
沙门氏菌本身并不能自行传播,需要特定媒介才能传播到其他环境,如食品、鸟类迁徙、污水等都会造成污染物的转移。
感染沙门氏菌后,多数人在4~48小时后出现肠胃炎。
典型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发热(体温升高可达38~40℃)、呕吐、腹痛、腹泻,症状可持续4~7天。
重者可引起痉挛、脱水、休克甚至死亡。
1、煮透是关键
沙门氏菌对热的抵抗力很弱,100℃时立即死亡,70℃下处理5分钟或65℃下处理15~20分钟,都可以杀死沙门氏菌。
加工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时要彻底煮熟,尤其是烤肉、肉馅、大块的肉和整只鸡。
2、生熟要分开
处理生熟食物的砧板、刀具等工具要分开,用后分别清洗干净。
冰箱中食物要生熟分层放置,避免交叉污染。
3、安全保存
在室温下,熟食存放的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特别是高温高湿的天气。剩饭剩菜建议冷藏条件存放(2~8℃),并尽快食用。
鸡蛋,尤其是蛋壳沾有鸡屎的土鸡蛋,一定要装进单独的容器里再放进冰箱;不生吃鸡蛋,不喝未经灭菌处理的奶。
来源:广州疾控i健康
编辑:花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