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河北三河市突然靠"颜色禁令"火遍全国?城管局要求沿街商铺,必须把红蓝黑招牌全都换成绿色。



蜜雪冰城愣是被刷成"绿雪冰城",医院红十字标志改成了"绿十字"。



这波操作直接把网友整懵了:"咋的?这是要搞绿色环保行为艺术?"看了几十年的红十字,如今一下子改成绿色的,还真让人瘆得慌。



更离谱的是,就连人民公园的抬头几个字也变成绿色的了。这般操作到底是要做啥?

有人刚做的红招牌,突然说颜色违规要拆,拆完居然连书面通知都不给。更绝的是,有商家头天接到电话通知,第二天招牌就被人连夜拆了,连讨说法的机会都没有。



面对全网嘲讽,三河当地集体失声。人民网记者实地暗访,发现整条街黑灯瞎火,商户们没招牌根本认不出店面。

这如果真有客人开车过来,估计绕三圈都找不着门,还以为商铺早就倒闭了呢。



最魔幻的是城管回应:"不怕麻烦,不心疼钱的可以改回来。"这话直接把网友气笑了:"合着折腾商户的钱是大风刮来的?"



评论区的声音此起彼伏,让人无言以对。

有人说道,这难道不用追责吗?媒体谴责一下就完事了?

有人表示,敢改国际红字会,医院急救的标志,这是挑战国际权威啊!

还有人质疑到:照三河的规定,公章应该是绿章,红灯区应该改为绿灯区。那么,问题来了,红绿灯咋改呢?如果改了,交通会不会混乱呢?



强令商户换招牌合法吗?

1、应该属于越权行政。

依据《行政许可法》第16条明确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许可条件!"地方政府拿份内部《导则》就敢管招牌颜色,根本上就是越权行政。

《城乡规划法》里压根没提招牌颜色,地方政府搞'颜色管制'就是当地的土政策。"住建部曾发布文件,明确规定"不应限制招牌色彩"。



2、程序严重违法,属于三无执法。

依据《行政处罚法》规定,政府整改必须书面告知、给申诉期。可三河商户们接到的全是口头通知,说拆就拆。

这种"三无执法"(无依据、无程序、无补偿),严重违反了《行政强制法》的精神。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三河市所谓的《招牌设置导则》没向社会公开,还涉嫌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



商户的损是谁来买单?

截至媒体报道时,三河已经整改招牌1820块。目前,已经有部分门店改回了原来颜色。不过,这场闹剧最惨的还是小本经营的商户。



"换个招牌要我一万多,这可是我一个月的纯利润啊!"有商户无奈说道。如果按照这个价格测算,整条街如果有两百多家店,那就相当于白扔了两百多万。



纪委已经成立调查组

廊坊市纪委已经成立专项调查组,估计有三个问题会成为重点:决策程序是否合法、有无利益输送、商户损失如何赔偿。

某些官员把城市当自家客厅装修,完全忘了商户招牌是受《民法典》保护的物权。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事在全国绝非个例。

估计现在有人坐不住了,不过要紧的不是应对上级监督检查,而是抓紧改正错误才是正道。



比如,沧州的“黑白简约风“就曾经引发过舆论热议,当然还有其他地方也发生过类似的闹剧。



结语

在法治社会,权力不是橡皮泥随便捏。商户招牌不只是城市脸面,更是法治晴雨表。今天能管你招牌颜色,明天就能管你穿什么衣服,这种倒退思维该歇菜了!

说到底,城市管理不是小孩子玩填色游戏。与其折腾商户搞表面文章,不如多修两条路、多抓几个小偷。老百姓要的是安居乐业,不是看某些人表演行为艺术。这道理,某些人该用绿色墨水抄写一百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