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特朗普政府4月10日又被起诉了。美国16个州与哥伦比亚特区联合起诉,要求恢复对学校系统的疫情救济援助。这场诉讼不仅关系到数亿美元教育资金的去向,更暴露了特朗普政府以意识形态和政治斗争为先、无视公共利益与弱势群体的治理逻辑。在这场以教育为战场的财政争议中,真正受伤的,是全美数以百万计依赖公共教育系统的学生和教师,特别是最边缘化、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按照原定安排,美国教育系统在新冠疫情期间获得了多轮紧急拨款,用于校园防疫改造、教学资源补充、学生心理健康、在线教育技术建设等核心项目。由于疫情影响持续,一些资金难以在原计划时间内全部使用完毕。因此,拜登政府于2023年批准将部分拨款使用期限延长至2026年3月。然而,就在上个月,特朗普政府突然“反悔”,宣布取消此前批准的延期,各州被告知未使用的资金将不再兑现。这一决定没有提前通报,也缺乏充分评估,几乎等同于一纸“突然断供令”,令州政府和学校措手不及。
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为此辩解称,学校“有足够的时间”使用这笔资金,并声称将“逐案考察”延期请求。但这套说法经不起推敲:疫情对各州的冲击存在极大差异,很多偏远、经济困难地区的教育系统直到2024年中后期才逐步恢复稳定,资金使用也因此不得不推迟。而“逐案审批”的操作空间,本质上为联邦政府施加政治控制提供了手段。这不是技术性收紧,而是赤裸裸的资金武器化,是将教育拨款转化为政治惩罚工具的制度化表现。
纽约州总检察长詹姆斯公开表示,该州因联邦政府“变卦”损失1.34亿美元,这些资金原计划用于校舍修缮、图书采购、为无家可归学生提供支持服务、为落后学生提供学业补救等关键领域。被切断的每一美元背后,都是一位得不到支持的特殊教育学生、一名在操场上缺乏活动空间的儿童,或一个因缺课而无法跟上进度的孩子。在全美教育质量与不平等问题本已严峻的当下,特朗普政府这记“秋后算账”,无疑是对弱势群体的二次伤害。
这已经不是特朗普政府首次在教育议题上施行“惩罚性政策”。早在其第一个任期内,特朗普政府便多次尝试削减联邦教育预算,阻碍学生贷款减免计划,甚至攻击公立教育体系中“多元文化教学”的内容。其核心理念是将教育资源市场化、工具化,将公立教育制度视作“冗余开支”,并试图推动“私校券”“宗教教育资助”等右翼政策。如今,在其重返白宫之后,这种以“精英过滤、效率优先”为幌子的去公共化逻辑再次回归,继续以“缩减赤字”为借口掩盖对底层公共服务系统的打压。
在这场政治与教育的拉锯战中,败下阵来的不是某个州的预算,也不是某位校长的项目申请,而是一整代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教育从来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在全球知识竞争日益激烈、技术革命加速更新的时代,断供教育经费无异于切断国家未来的动脉。特朗普政府自诩为“恢复财政秩序”的强人,却在最关键的领域采取最短视的做法,其代价终将由全体国民承担。
当一个国家放弃投资下一代,只追求政治短期得分,其终局无非是精英更精、贫者更贫,社会阶层固化、仇恨蔓延。在这一背景下,纽约州等地的诉讼不仅是财政拨款之争,更是对“美国未来究竟属于谁”的一次深刻拷问。而所有答案,最终都指向一个关键问题:当权者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是否还在同一个坐标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