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竞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西班牙这个长期以低调著称的南欧国家,却因公开表示与中国深化合作而登上国际舆论的中心舞台。



西班牙农业部长路易斯·普拉纳斯的一句“不惧美国割喉”的强硬表态,更像一声号角,打响了欧洲国家对美经济霸凌的反击第一枪。



而后4月10日至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无视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靠近中国无异于自割喉咙”的威胁访华。

西班牙为何站队中国?

西班牙此次转变立场,首先与美国的“关税大棒”政策密切相关。



自特朗普政府对欧盟国家实施高额关税以来,西班牙的对美出口遭受重创,尤其是在农业领域。

作为橄榄油、葡萄酒出口大国,西班牙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高关税不仅让西班牙的外贸饭碗受到威胁,更让其对美国的经济霸凌行为感到愤怒。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西班牙最重要的替代选择。

2024年,中国已成为西班牙在欧盟之外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到501亿欧元,同比增长3.2%。



中国市场对西班牙食品、新能源、电商等多领域的需求,使两国贸易合作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相比于美国的高关税,中国提供的市场准入优势和稳定合作环境显得更具吸引力。

除了经济层面的考量,美国对西班牙的外交威胁和态度傲慢,也是促使西班牙立场转向的重要原因。

今年4月9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批评西班牙的亲中外交政策,甚至声称西班牙此举无异于“自割喉咙”。



这种威胁性言论引发了西班牙政府的强烈不满。

农业部长普拉纳斯在随后的声明中明确表示:“一个合作伙伴连最基本的尊重都不愿给予,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忍让?”

不难看出,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轻蔑态度与西班牙倡导的多边贸易规则背道而驰,而中国的务实合作更符合西班牙的利益。

欧盟内部的分歧与西班牙的独特选择

近年来,西班牙与中国的合作在多领域不断深化。



例如,中国在西班牙投资超百亿欧元发展电动汽车领域,涉及风能、太阳能等多个关键领域,为西班牙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并助力其推进能源转型目标。

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西班牙的选择表明,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正在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以寻求更大的外交和经济自主权。

而西班牙的表态,势必在中美欧三方关系中掀起新的波澜。



尽管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仍然倾向于维护与美国的传统盟友关系,但西班牙的立场无疑为欧盟的对华政策注入了新的变量。

事实上,不止西班牙,近年来意大利等南欧国家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获得了诸多经济红利,南欧国家对华合作的积极态度正在逐步影响欧盟整体的对华政策走向。

如果西班牙能够在深化对华合作中取得实质性成果,这将进一步推动更多欧洲国家加入合作阵营。



西班牙的选择也可能引发美国的进一步施压。

作为美国传统的盟友,欧盟国家在中美竞争中长期扮演“平衡者”的角色,但西班牙的表态却可能打破这种微妙平衡。

未来,美国可能通过加大对欧盟其他成员国的施压,试图孤立西班牙的立场,而中国则可能以更大力度推动与欧洲的经贸合作。



中美之间的竞争,将因欧洲这一变量的加入而变得更加复杂。

结语

西班牙无惧美国“割喉”威胁,选择公开站队中国,既是一种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务实选择,也是一种对单边霸权主义的反击。

这一举动不仅改变了西班牙自身的外交轨迹,也为欧盟内部带来新的战略思考。

未来,中西合作的具体成果将对欧洲其他国家产生重要示范效应,而西班牙这一棋局中的“先手”,或许将深刻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走向。

在中美对抗日益加剧的今天,这种跨洲际的合作探索无疑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参考与启示。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美国财长警告称与中国走近如同自割咽喉,西班牙大声怼了回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