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国重器》3D电影中,看一艘艘航母劈波斩浪。

在地铁车厢里,听从指挥,捂住口鼻,弯腰低身,快速撤离,进行火灾逃生演练体验。

在心肺复苏急救体验中,和小伙伴合作“抢救”病人。

3月的一个周末,新闻晨报学记团·社会观察家研习营的小记者一头钻进了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进行参观“探秘”。这里丰富而生动的展示和体验,给小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防小卫士成长记

3月8日下午,我像“小侦探”一样背着小记者包,跟着老师走进神秘的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我特别兴奋、特别开心,我要去当“民防小卫士”啦!

“嘀呜——嘟——嘀呜——”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防空警报声音学习,我们像一群“小特工”破解警报密码。老师教我们听辨三种声音:第一种像低沉的钟鸣声,是预先警报在提醒“敌机要来啦”;第二种像急促的擂鼓声,是空袭警报在喊“快躲起来”;第三种像悠长的笛声,是解除警报在说“安全啦”。我悄悄把这些“密码”记在小本子上,感觉掌握了超级重要的“情报”。

接着,4D影院像会变魔法的盒子,在眼前展开硝烟弥漫的画面。飞机轰鸣着俯冲,楼宇像积木般倒塌,人们纷纷躲进防空洞。突然,一枚炮弹在屏幕前爆炸,我吓得往后一缩,却摸到空气——原来是投影!这时我的好朋友拽着我的衣角小声说:“原来战争这么可怕呀。”

回家路上,我开始用记者的眼光打量小区。发现绿化带竖着“民防工程”的标识,入口有像秘密基地的“铁门”;地下车库画着荧光箭头,像藏着保护我们的魔法;公告栏贴着应急避难所的地图,每个红点都是安全的“港湾”。我举着相机“咔嚓咔嚓”拍个不停,感觉发现了守护我们安全的秘密。

晚上,我给爸爸妈妈讲今天的探险故事。从4D电影的震撼,到小区里的“秘密暗号”,原来民防知识像空气一样环绕着我们。要是哪天真的遇到紧急情况,我就能成为保护家人的小盾牌啦!

记者点评:

小记者从科普馆参观的内容中,仅选择了空袭警报相关的内容,再把知识延伸到小区里的民防工程,和真实的生活场景链接上,写出了一篇主题集中、结构清晰的好文章。行文中还带上了“小侦探”的神秘感,以及介绍防空警报时运用的拟人修辞手法。非常棒!


收获满满的一天

晨报小记者 付亦涵(上海市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 一年级)

今天,在陈老师和邱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

来到10楼,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我国早期的战斗机型。我感到非常自豪,原来那么早我们就能造出那么好看和厉害的飞机。


随后我们来到了7楼,看到了一节模拟的地铁车厢,经历了一次地铁逃生体验。如果乘坐地铁时遇到车厢内着火,你可以按下地铁上的红色紧急制动键,等车停下,门打开,你要捂住口鼻,弯着腰,跟着绿色箭头找到安全的地方,尽量远离火源。

我们还学习了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我和小伙伴尝试按压了好几次,还做了人工呼吸,真的很累,体会到了医生的辛苦。

参观民防科普馆让我进一步增强国防观念和民防意识,了解了防护知识和技能。今天真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记者点评:

一年级的小记者,记住了不少内容,也捕捉到了自己的感受,最终能把它们落笔成文,是很好的开始。


人人会防范,出行保安全

晨报小记者 唐子涵(上海浦东新区南汇外国语小学 二年级)

说起这个星期最大的收获,非采访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莫属了。在此次的参观采访过程中,我了解了防空警报试鸣、地铁火灾逃生、心肺复苏急救等日常民防知识和流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地铁火灾逃生和心肺复苏急救两个体验项目。

地铁是便捷又经济的交通工具,很多市民无论出去玩,还是上班,通常会选择坐地铁。所以当地铁发生火灾事故时,懂得一些地铁火灾逃生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采访科普馆工作人员,我了解到,当我们乘坐地铁遇到火灾事故时,要保持冷静,先按下门边的紧急通话按钮,告诉列车长火灾发生的具体车厢号,以便列车工作人员能准确找到起火点灭火。而乘客要等列车停站后,听从乘务员指挥,弯腰、捂住口鼻,有序撤离现场。如果发现有人晕倒,要先大声呼叫病人,病人若没有心跳和呼吸,就得立刻做心肺复苏。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器材的普遍运用,地铁站里都配备了AED除颤仪。当我们的生命发生危难时,AED除颤仪可以帮助我们获得黄金的抢救时机。

“人人会防范,出行保安全”,我相信掌握必要的民防应急知识和技能,在危难之时必能助我们一臂之力。

记者点评:

这位小记者也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了日常生活中最常选择的出行方式——地铁,来介绍地铁火灾逃生知识,介绍得很有条理且清晰。


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之旅

晨报小记者 严葳林(上海康德双语实验学校小学部 二年级)

今天早上,我和妈妈乘着出租车去了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

首先,我们在10楼,看到了很多飞机和坦克的模型,还有关于核武器的展览,这让我更了解了核武器和关于核武器的历史。为了世界和平,不能使用核武器。

接着,我们来到9楼。9楼大多数讲的是各种各样的人为和自然灾害。在一间放映室里,我们戴上3D眼镜,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大国重器》。当大洋上的“辽宁号”“福建号”“山东号”航空母舰向我们驶来,当“玉兔号月球车”行驶在月球表面,我们发出了一阵阵的惊呼声。我把录制的视频给爸爸看,爸爸说,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强大军事实力。

在8楼,我们知道了SOS是国际公认的求救信号。如果我们在野外迷路了,可以用树枝或者衣服摆出SOS的造型。

今天的活动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心脏复苏模拟体验,因为在按压人体假人乳头之间的时候,我会忍不住发笑。我想,要是别人给我做心脏复苏模拟体验,我可能会笑醒的。

活动很快就结束了,我还有一点点恋恋不舍。我想,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再来参观的。

记者点评:

这位小记者非常可爱,当我看到他写到心肺复苏模拟体验按压乳头之间笑醒的时候,也忍不住笑了。这就是开心的童年嘛。我帮你修改了看电影的部分,把和爸爸的交流改为现场的描写,请你读一读感受一下不同。

【日常习作】


那一刻,我笑了

晨报小记者 徐喆浩(上海市杨浦区杨浦小学 五年级)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充满了许多让我快乐和激动的难忘时刻,每当回想起这些时刻,我都会发自内心地嘴角上扬。

记得一次元宵节,学校开展“灯笼高高挂,元宵浓浓情”可爱少年闹元宵活动,我们年级的师生在学校食堂一起包汤圆。班主任孟老师给每位同学分发了事先准备好的面团和豆沙馅,随后耐心地给我们做演示,一步步讲解。我聚精会神地看着,跃跃欲试。

终于轮到自己动手了。我学着老师的样,先把面团放在手心搓成一个圆球,再用手掌将面团压成一块面饼。紧接着,我把一点豆沙馅放到面饼中央,手指捏着面皮,想把馅包裹起来。但没想到,软软黏黏的面皮在自己手里并没有那么“听话”,我一个用力过猛,豆沙馅全都漏了出来。“哈哈哈,和我一样。”身边小伙伴的笑声化解了我的沮丧和尴尬,“不能太使劲,你可以稍微少放一点陷。”于是,我重新拿了一个面团,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将面饼包裹着陷,一点一点捏合起来,好像在为“小胖娃娃”穿上洁白的衣服。最后,我将包好的圆子放在双手手心中揉成球状,边揉边祈祷着:“千万不要露馅呀!”耶,一只圆滚滚的汤圆包好啦!虽然白白的面皮上沾了一点馅,但面皮并没有破裂。就这样,我耐心地包着汤圆,越包越好,老师见了都忍不住表扬我说:“很棒,手真巧!”

半小时后,食堂阿姨把我们包的汤圆都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嘴里甜甜的,心里暖暖的。以往,我都是吃现买的汤圆,从未体验过包汤圆,原来这个过程不仅有动手的成就感,还有同学们一起劳动的快乐。那一刻,吃着自己亲手包的汤圆,我笑了!

小记者从师生一起包汤圆的活动,感受到了经历过程比直奔结果能够带来更大的愉悦感,这是“我笑了”背后的成长感悟。小记者对过程的描写很细致,包括手部动作,以及和同学老师的互动,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过程的愉悦性。


栖山菜场之行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妈妈来到栖山菜市场。这是一个明亮而宽敞的菜场,叫卖声此起彼伏,人山人海,十分热闹。卖菜的摊位有很多,各种各样,果蔬摊、水产摊、肉摊等等。摊位上的物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我们来到果蔬区,这里有红彤彤的番茄,黄澄澄的香蕉,绿油油的青菜。妈妈想买一根莴笋,可是我们不会挑啊,怎么办呢?胖胖的摊主阿姨闻声赶来,对正在挑挑拣拣的我们说:“我来帮你们挑。”她扫视了一圈,拿起一根莴笋放在手里掂了掂,转过头来告诉我们:“莴笋一定要挑分量重的,底部发青的,这才是好莴笋。”

谢过摊主后,我第一次尝试了微信付款,真方便呢!我们又在菜市场转了几圈,发现了一条足足有一个手臂那么长的大鱼!

菜市场真是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

记者点评:

菜场是个充满了各种声音、颜色、气味、人情的地方,可以很好地练习我们的观察能力。这位二年级的小记者跟着妈妈逛菜场,捕捉到了声音、颜色等不少信息,是一次不错的练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