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河北廊坊三河市的强制要求商户更换招牌事件,已经持续发酵快一个星期了,随着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事件的热度越来越高,媒体的跟踪报道也越来越多。最终,在4月12号的深夜,迎来了央媒人民日报对于此事的发声评论,人民日报这次的表态也算是为三河市这次的事件定调“强换商户招牌,当心砸了营商招牌”!



在人民日报的报道里面,首先就提到人民网的记者从4月8到4月10号连续三天在三河市进行了走访调查,可谓是先调查再发声,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因为只有了解真正的实际情况,才能知道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这里就要从一张引发这次热议最开始的蜜雪冰城的门口招牌说起,按照当地的要求,一家蜜雪冰城的连锁店在4月8号的时候,门口招牌变成了重新设定得绿色,但在4月10号,同一家店的招牌竟然又换回本来的红色。两天之间经历了红变绿,又由绿变回了红,面对记者的询问,店员只说了不知道。



在人民网这次的调查当中,发现了存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一是,有部分商铺已经按照要求完成了整改,二是,有些商户接到口头通知,自己提前修改了颜色,三是有些商铺还在观望,看看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再决定怎么做。报道的那家蜜雪冰城所在的位置是当地一条叫做央美大街的街道上,但这条叫做“央美”的大街却也是经历了“改名”,原来它的名字叫做“北蔡街”,相比之下,央美大街真的比北蔡大街感觉更上档次啊。



根据央美大街的商户们反映,他们是在3月份的时候接到了“不知道对方身份是谁”的电话通知,说他们的招牌不符合要求要换,但也不是随便换,因为颜色,尺寸大小,亮灯都是有严格的要求,要请广告公司先出效果图再送审批,过了以后才能制作重新挂上去,一个广告牌的费用小的2000块钱左右,大的甚至高达上万元,有的商户反映,重新做一个广告牌去掉了一半的铺租,所以不少的商户为了省钱,只能买涂料回来自己喷色。由此可见,这次换招牌确实给当地的商户带来了不少的影响。另外由于招牌先拆到重新装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商家的生意也受到了不少的影响。



如果是合法合规,大家也不说什么,但这次的整改没有正式的文件通知,仅仅是“口头通知”就有问题,关键是强制商户更换新的不能有红蓝黑颜色的招牌并不合理。人民日报在文中提到一个重点,很多商铺的广告牌是沿用多年已经形成了一种品牌形象,成了积累客源的记忆符号,而当地却提出除了国际品牌和国内连锁品牌可以不用换,这明显就是区别对待。强化招牌,就是伤害了商户自主选择的权利,所以相关部门的做法,可能会伤害到了当地的营商环境。



人民日报对于三河市强制换招牌的事情,觉得这样做有可能会导致砸了营商招牌,真的是说的非常中肯。但此前就有媒体曝光,早在2024年4月份的时候,当地就开始了多个地方的由红改绿,当地一处大型的人民公园,原来公园牌坊上面是醒目的红色大字,现在变成毫无美感的绿色字,还有有医院门诊部常用的红色门诊二字,由红色竟让变成了灰白色。这样的操作就远远不止是砸了营商环境的问题了啊。所以这次的事件真的很有必要查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医院的门诊部之前采用红色,目的就是为了让就诊的人能够看到醒目的标志,方便第一时间找到就诊,现在却变成了灰白色明显有问题。



不知道人民日报报道三河市强换招牌,当心砸了营商环境的事情又怎么看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