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13日报道 据香港亚洲时报网站4月10日报道, 本月,美国“战区”频道报道称,美国海军空战部的海军少将迈克尔·唐纳利最近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海空域研讨会上表达了对协作战斗机(CCA)的谨慎态度。

在与美国空军和海军陆战队联合行动时,海军会优先考虑MQ-25“黄貂鱼”无人加油机及其作战集成,而不是舰载协作战斗机。唐纳利解释说,空军主导飞行器和自动化开发,而海军陆战队则强调利用F-35B战斗机进行有人-无人协作。

海军落后于其他军种,重点关注从MQ-25项目获得相关基础设施和自动化技术经验。尽管协作战斗机潜力巨大,但与航母相关的特定集成挑战仍然阻碍部署。

唐纳利预计,协作战斗机的初步设计方案可能会在2030年代出现,这取决于MQ-25的作战集成是否成功。他指出,海军更青睐价格实惠的一次性无人机,而不是空军那种昂贵的高端协作战斗机。然而,海军机密无人机计划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

唐纳利的言论也引发人们对F/A-XX海军下一代舰载战机时间表的担忧,该战机的设计目的是与协作战斗机共同作战。这些延迟反映了海军航空部门在采用无人机系统方面面临的更广泛挑战。

据美国《空天军杂志》报道,海军的协作战斗机将与空军共享一个通用架构,以实现更高的互操作性。然而,航母作战的独特需求构成了严重障碍。

《无人机》杂志2022年11月发表的一篇文章强调,航母甲板相比陆基机场空间更有限、风险更高、更复杂。

文章指出,有必要精确协调各类飞机、支持设备和发射-回收顺序,以减少碰撞风险。而纳入无人机时,碰撞风险会被放大。

文章作者强调,要想克服这些限制,需要配备高度自动化和优化的调度系统,尤其是在航母舰载无人机行动更加自主、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美国海军仍在采取初步措施进行整合。2024年8月,《海军时报》周刊报道称,“乔治·H·W·布什”号航母配备了首个无人空战中心,以支持MQ-25的行动。

“卡尔·文森”号、“西奥多·罗斯福”号和“罗纳德·里根”号航母也计划进行类似升级。这标志着海军在向无人作战平台转变。

正如 海军少将格雷戈里·哈里斯2021年4月发表在“战区”频道的一篇文章指出的那样,从长远来看,海军的目标是让无人机占其舰载机总量的60%。

目前,MQ-25是海军无人机项目的关键。MQ-25扮演的加油机角色对于延长F/A-18等舰载攻击机的航程和持续作战能力至关重要。 然而,MQ-25作为打击平台的局限性同样重要。《美国海军学会会刊》2023年7月的一篇文章指出,这款无人机的设计目的不是为了速度、隐身或敏捷性。

虽然这款无人机理论上可以在内舱携带精确制导武器,但其结构和系统不适合改装成前线无人作战飞行器。 相反,文章认为,应该把MQ-25发展成为一种多用途支援平台,执行反潜作战、电子战以及情报、监视和侦察等任务,甚至作为诱饵发射器来迷惑敌人的防御系统。

从战略上讲,F/A-XX项目的延迟给协作战斗机的发展蒙上了阴影。在缺少F/A-XX作为有人驾驶指挥飞机的情况下,发展一种协助性质的无人机在战略上没有意义。(编译/郭骏)


X47-B无人验证机降落在“乔治·H·W·布什”号航母上(美联社资料图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