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是农历的三月十七,老话一直有“三月怕十七”,那么三月十七到底是什么日子呢?从万年历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三月十七,这一天不仅是玄武日、收日,还是干支历的癸丑日,多重特殊时间节点叠加,使得三月十七在老辈人眼中格外重要。
农历三月十七在传统历法中有啥说法?
这天是玄武日,在四象信仰中,玄武代表北方,主水,象征冬季和雨水。三月正值春耕关键期,雨水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此外,这天还是收日,古代择日学说中的"十二建除"之一,收日宜收敛、收藏,不宜开展新事务。明代《农家月令》记载"收日不伐新竹",体现了对自然生机的敬畏。
此外,这天还是癸丑日,干支历中,癸为天干第十,属阴水;丑为地支第二,属阴土,象征蓄水之土。水土相合,与农耕文化息息相关。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天和气候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是水的力量比较强大的时候,水的力量强,就容易带来降雨,从而有利于作物的一个丰收,反之,这天的时候,如果雨水比较少,或者是艳阳高照,那么就可能造成后续庄稼的歉收。甚至造成春旱的情况出现,这个也是人们比较害怕的事情。
明日是农历的三月十七,农谚是咋说的呢?
农谚一:三月十七晴,干旱定难收
这句农谚的意思就是,若三月十七晴天,预示夏季可能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这与谷雨时节需雨水的农事需求直接相关。同时也是在提醒我们,当水的力量比较强的时候,反而是晴天,那么也就说火的力量压制了水的力量。
这样一来的话,就容易出现春旱的一个情况,而此时又是作物最需要水的时候,因此,就容易让人担忧后续的天气情况。
农谚二:三月十七动了流,夏秋两季必定收"
这句农谚的意思也比较的直白,如果是农历的三月十七,若这天下雨,则预示丰收。这也体现了"雨生百谷"的传统认知。春季本身就是需要雨水,尤其是像玄武这样的日子,更是要注意天气的一个变化。
农谚三: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
三月的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天天气变化对农事影响重大。人们认为这些天的天气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一个丰收,明日刚好是三月十七,这个日子也是最容易出现变化的日子,在这种日子当中,就怕出现大晴天,从而影响到最终的一个收成。
笔者认为,虽然现代气象科学发达,但这些基于长期观察的农谚仍可作为辅助参考,
农历三月十七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其丰富的内涵既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也体现了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些传统,既不过度迷信,也不全盘否定,而是从中汲取有益的生活智慧和生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