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3月,伍若兰出生于湖南耒阳南乡雅江村的书香门第。父亲伍琼楼是晚清秀才,打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俗,亲自教她读书习字。少女时期的伍若兰常坐在天井边,听父亲讲述岳飞抗金、秋瑾就义的故事,眉间渐渐凝起英气。1918年,她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县女子职业学校,剪去长辫换上新式校服,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新潮女子"。



五四运动爆发时,16岁的伍若兰正在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求学。她带领同学冲进县衙,要求焚毁日货,第一次在公众场合展现出演说天赋:"姐妹们!我们的辫子可以剪,裹脚布可以扔,但中国人的骨气不能丢!"1925年,经共产党员刘泰介绍,她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耒阳建立第一个妇女协会,发动千余名农妇冲进地主庄园,烧毁田契4000余张。当男人们惊叹"女娃子比虎还凶"时,伍若兰已学会使用驳壳枪,枪管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映出她坚定的面容。



1928年1月,朱德率南昌起义余部抵达耒阳,25岁的伍若兰作为妇女运动领袖前去迎接。在城隍庙的军事会议上,她当众演示双枪射击:左手驳壳枪打断梁上灰尘,右手步枪击碎三丈外的灯碗,满堂将士掌声雷动。朱德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她的枪法比我准,双手开枪能打移动靶,更难得的是有勇有谋。"两人在战火中结为革命伴侣,婚礼就在耒阳杜陵书院的废墟上举行,用缴获的敌军罐头当喜糖,同志们笑称"双枪将配神枪手,天生一对虎狼俦"。

上井冈山后,伍若兰任红四军前委妇女部主任,创造了独特的游击战术。她组建300人的女子特务连,每人配备双枪和马刀,擅长夜间奔袭和山地伏击。1928年7月,国民党军偷袭永新县城,她率部在禾水河设伏,双枪齐发打翻敌军前卫排,趁乱烧毁敌人弹药库。当地百姓编唱民谣:"双枪女将伍若兰,文能写来武能战,白军见了心胆寒,井冈山上来好汉。"

她的双枪不仅用于战斗,更成为发动群众的工具。在宁冈茅坪,她手把手教农妇射击,创办夜校教识字,提出"男人能扛枪,女人能打仗"的口号。当看到孕妇背着孩子行军,她发明了"布兜背婴法",用缴获的降落伞布缝制育儿袋,这个发明后来在红军中广泛推广。彭德怀曾感慨:"伍大姐的双枪,一枪打白军,一枪打封建,打出了妇女的新天地。"

1929年1月,国民党军调集18个团"会剿"井冈山。为掩护主力突围,伍若兰主动请战,率女子连在黄洋界阻击敌军三天三夜。2月2日,红四军主力在大余县遭敌军突袭,朱德在前沿指挥时陷入重围。伍若兰高喊"跟我来!"带领20名女兵反冲锋,双枪左右开弓,在弹雨中杀开血路。她的左腕被子弹击穿,仍咬住牙用右手持枪射击,直到朱德突出重围,自己却因失血过多昏倒在稻田里。

被俘后,敌军欣喜若狂,将她押往赣州游街示众。《江西民国日报》刊登头条新闻:"生擒朱德之妻,双枪女匪首伍若兰"。敌师长刘士毅亲自审讯,见她遍体鳞伤仍昂首挺胸,竟生出劝降之念:"你若归顺,可任赣南妇女协会会长,与朱德分道扬镳。"伍若兰啐其面:"要我投降?除非赣江水倒流!朱军长是杀不尽的,红军是灭不了的!"她趁敌人不备,用戴镣的双脚踢翻烛台,火舌舔舐着审讯室的账册,映得满墙刑具通红。

临刑前一晚,她向看守要来纸墨,给朱德写下绝笔信:"玉阶(朱德字):我若兰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革命成功之日,望你替我看看新天新地。孩子若出生,取名'朱赤',以记母志。"字迹力透纸背,最后画了两杆交叉的手枪,枪口朝向东方。1929年2月12日,赣州卫府里刑场,伍若兰高唱《国际歌》走向刑场,敌人要她跪下,她轻蔑一笑:"共产党人骨头硬,跪天跪地不跪敌!"年仅26岁的她被残忍杀害,头颅悬挂在赣州城门示众,双枪则被敌军当作"战利品"送往南京。



伍若兰牺牲后,朱德始终珍藏着她的双枪零件。1937年在延安,他将修复的双枪送给贺子珍:"这是若兰的枪,她若在,看到你们打鬼子,会很高兴。"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多次派人到赣州寻找伍若兰遗骸,直到1963年才在卫府里找到部分骨殖,安葬于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墓碑上刻着他手书的碑文:"若兰同志千古,为人民解放事业牺牲永垂不朽!"

她的精神在红军中代代相传。长征路上,女战士们以"若兰连"为榜样,背着伤员爬雪山过草地;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敌后妇救会以她为旗帜,组织起百万妇女自卫队;抗美援朝战场,女兵解秀梅用双枪保卫伤员,被彭德怀称为"现代若兰"。作家丁玲在《三八节有感》中写道:"伍若兰的双枪,打碎的不仅是敌人的头颅,更是千年的枷锁,她让全中国看到,妇女能顶半边天。"

2019年,耒阳建立伍若兰故居,陈列着她用过的砚台、草鞋和复制品双枪。98岁的老红军王定国参观时落泪:"若兰姐教我打枪时说,枪口要对准压迫穷人的人。现在枪口对准了贫困和不公,我们要继续她未竟的事业。"每年清明,井冈山的映山红开得格外绚烂,当地人说,那是伍若兰的双枪在护佑着这片土地,她的英魂,永远在青山间回响。

伍若兰的传奇,早已超越了"双枪女将"的表象。她是旧时代的叛逆者,用知识和勇气打破封建枷锁;是革命队伍的播种机,在枪林弹雨中播撒妇女解放的火种;更是信仰的殉道者,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她的双枪,一头挑着民族独立,一头担着男女平等,在历史的天平上,永远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芒。当我们今天谈论女性力量时,不应忘记,在90多年前的井冈山上,曾有一位叫伍若兰的女子,用双枪和热血,书写了中国妇女解放史上最壮丽的篇章。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平等,从来不是等待施舍,而是像她那样,亲手用枪声和呐喊,为自己、为姐妹、为所有受压迫的人,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