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以“科技守护 安心智在”为主题的广汽智能化安全峰会在广州召开,来自产学研领域的代表围绕“智能化与安全的平衡之道”展开深入探讨,共同呼吁行业进一步重视智能化时代的汽车安全,构建多方协同的安全新生态。
付于武:“没有安全的智能化是伪命题”
冯兴亚:核心目标已从“伤害减轻”到“风险预防”
当前,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电动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智能化对汽车安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赋予了汽车安全新的使命和内涵。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理事长付于武在致辞中指出,智能化转型必须以安全为基石,“没有安全的智能化是伪命题”。他强调,中国汽车工业从机械化到智能化的演进历程始终坚守安全底线,当前技术试错与市场期待的矛盾要求行业以长期主义精神平衡创新与责任。在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要比任何时候都敬畏科学、敬畏市场、敬畏规律、敬畏安全、敬畏生命。智能化安全不仅是技术命题,更是涵盖技术攻关、法规标准、社会认知和用户行为的系统工程,需“政产学研用”各方协同治理。
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在致辞中阐述了智能化重塑汽车安全的三大变革:其核心目标已从“伤害减轻”转变为“风险预防”,技术体系已从“机械硬件”升级为“智能系统”,对用户的价值已从“被动刚需”跃升为“主动价值”。为此,广汽集团构建了“星灵安全守护体系”,通过功能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全域融合,为用户打造高安全、可信赖的出行体验,树立智能安全新标杆。
在智能汽车蓬勃发展的当下,安全已成为技术竞争的终极赛道。峰会倡议全行业以用户为中心、以安全为底线,通过技术创新与开放协作,推动智能化与安全性协同发展,共同迈向“零事故、零伤亡”的智能出行新时代。
业内共识:安全是底线
必须通过严格的法规和标准来规范行业发展
峰会当日,赵福全、付于武、余凯、吴坚等专家从不同角度出发,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和行业经验,围绕“智能化与安全的平衡之道”展开深入探讨。
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指出,智能化和安全并非对立,而是需要通过生态协同实现平衡。他强调,智能化是汽车发展的“中场”而非“下半场”,产业会向多主体协同创新的生态化发展。他认为,安全是最大的质量,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追求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他呼吁行业内外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化发展,推动智能汽车的安全落地。
付于武从行业历史和规律的角度出发,强调安全、节能、环保是汽车行业的三大永恒主题,次序不可改变,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他指出,智能汽车的发展必须尊重科学规律,不能因为技术的快速迭代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法规和标准是智能汽车发展的“护城河”,必须通过严格的法规和标准来规范行业发展,避免因噎废食。
广汽集团执委会委员吴坚从车企的角度出发,明确表示安全是产品的起点和必选项,而不是需要平衡的变量。虽然智能化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安全始终是不可妥协的底线。他提到,广汽在智能驾驶领域有着长期的研发和验证经验,广汽通过720万公里的验证和多种极端工况测试,确保产品在交付消费者后能最大程度减少事故。他还强调,主机厂有责任通过宣传和教育,让消费者正确理解智能驾驶的潜力和风险。
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从智驾方案供应商的角度提出,安全是绝对的底线,不能妥协。他强调,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是实现安全的关键,芯片作为智能汽车的核心硬件,决定了安全的底层能力。他表示,地平线从创业之初就坚持系统级创新,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协同优化来提升安全性。他还对未来技术发展充满乐观,认为技术进步将不断提高安全性。
从专家们的发言来看,智能化和安全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辅相成。他们共同呼吁行业内外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创新、法规完善和消费者教育,推动智能汽车的安全发展。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