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南方某市市郊,为了不错过任何一条线索,沈仲智已经在这条路上往返多次。图/受访者供图

“合战”——是由厦门市公安局发起,向电信网络诈骗展开凌厉攻势的系列专项行动。

战果之下,凝聚着奋斗在行动第一线的反诈民警奉献和奋斗的身影。

全文共2596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章启明、李彦欧、邱伯颢

2月19日深夜,湖里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灯火通明。

几轮分析研判、信息碰撞过后,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最终锁定在南方某市一带——那个被北回归线划过的岭南半岛,此刻正笼罩在低气压的阴影之下。

20日,沈仲智带队出发。

从厦门出发,800余公里,从城市到县城,再从县城到村镇,七八个小时的路程,让人疲惫不堪。

但所有人都清楚,真正的挑战在抵达之后……


历经7个小时,行动队抵达广州南站


昼伏夜出,在蛛丝马迹中破局

这个诈骗犯罪团伙的户籍地址与活动范围,分散在周边村镇深处,在这个没有门牌号的地方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这案子,得打‘游击战’。”沈仲智握着方向盘,目光沉沉。警车驶离高速,转入乡道,颠簸中,后座的年轻警员攥紧了安全带。


行动组抵达目的地后,前往当地公安局进行对接

抵达目的地后,沈仲智一行立即与当地公安对接。他们每日往返村镇与市区两次,不愿浪费任何一点时间。

乡间土路扬尘,蹲守点的蚊虫能钻进袖口,但没人抱怨。“一有线索,就得扑上去。”民警顾荣军抹了把汗,他的记录本上写满了嫌疑人信息与摸排结果。


沈仲智带队在晚上前往村镇进行摸排

经过半日的走访摸排,嫌疑人却像人间蒸发一般,始终不见踪影。21日下午,一条关键线索浮出水面,这让沈仲智欣喜不已。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众人循着线索,成功锁定嫌疑人。

半小时后,一名男子骂骂咧咧地现身,刚走到巷口,便被埋伏的民警按倒在地。


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归案

第一个目标落网后,队员在他的手机里发现一串聊天记录——正是他与第二个目标的交谈。“你们有没有固定见面的地点,约他出来,就说‘老地方见’。”沈仲智当机立断。

电话拨通,对方毫无防备,约好晚上在村里敬老院门口见面。行动队当即前往敬老院周边,做好了抓捕工作。

当晚,敬老院门口寂静无声。第二个目标叼着烟晃进巷口,迎面撞上警察。他转身想逃,却被顾荣军一个锁喉压倒在地。“你们怎么找到我的?”他瞪着眼,回答他的是冰凉的手铐。


六小时攻心,嫌疑人最后的回头

23日,行动队在研判摸排时,始终没发现第三个目标的行动信息,在询问了同伙后才知道,此人早就在前几天畏罪潜逃。

行动队只能寄希望于家属,通过家属劝其自首。沈仲智和顾荣军直奔犯罪嫌疑人家中,只见到嫌疑人年迈的父母。老人攥着茶杯,眼神闪躲:“我儿子没犯事,你们找错人了。”


顾荣军(右一)对嫌疑人家属做思想工作

从傍晚6点到午夜12点,一场漫长的“攻心战”在客厅展开。沈仲智翻出案卷照片,顾荣军递上一根烟说道:“自首还能减刑,您忍心让您的孩子躲一辈子吗?”“现在让他回来自首,还能争取宽大处理。”

老人沉默许久,正想说什么,电话却响了。电话那头,是疾驰的车声和熟悉的话语。老人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儿啊,回来自首吧。”

顾荣军坐在一旁,听着父子间的交谈,心里为这场抓捕默默地画上了一个句号。凌晨1点,村口响起刹车声,嫌疑人垂着头走近,身后是漆黑的夜,眼前是闪烁的警灯。

24日清晨,押解车辆返程。后座上,三名嫌疑人蜷缩着,一言不发。沈仲智摇下车窗,沿海公路的风灌了进来,冲淡了车厢内的压抑。


成功劝返并抓捕犯罪嫌疑人

两天一夜,跨越800公里,累计睡眠不足4小时。这场合战行动背后,是无数次的研判推演、千里奔袭,以及人性较量中的一念破局。

警灯划过晨曦,顾荣军靠在椅背上,终于合上了疲惫的双眼。


临时挂帅,从“断线”到“执棋”

“目标转移,由其他同事接手。”

20日晚的会议室里,这条通知让吴聪毅攥紧了手中的笔,笔尖在记事本上洇出一团墨渍。白板上的任务列表被划去一行,他盯着空白处,喉头有些发紧。

这是他2025年首次出远差,心里做好了万般准备,却在行动前夜遭遇变数。


行动组在路边临时交流案情

“还有几个相关目标,离这儿不远,交给你。”正当他失落时,一只手掌重重落在他肩头——是沈仲智。吴聪毅抬头,看见对方眼底的信任:“第一次独自带队,能行吗?”

于是吴聪毅“临时变阵”带队前往,同时紧密接收着沈仲智与后方战友们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21日,警车驶向新目的地。副驾驶上的吴聪毅反复翻看笔记,指尖在“网络赌博”“资金链”等关键词上摩挲。

后视镜里,其他组员正在闭目养神。吴聪毅松了松紧扣的衬衫领口,比厦门更靠南的低压空气让他有些喘不上气。


吴聪毅(右一)与当地派出所对接

将近1个小时的车程,光是坐车就让人十分疲惫。临时新增目标与对接任务让这段路硬生生跑出三趟折返,200公里颠簸下来,腰椎仿佛嵌了块生铁。每次推开车门,吴聪毅都要扶着腰杆、抻直脊背。


吴聪毅(右一)向犯罪嫌疑人询问具体细节

好在此处的两个目标十分配合,并没有耽误更多的时间。

“没想到这么顺利。”组员感慨,吴聪毅却叹了一口气:“硬仗还在后面。”


博弈与破局,现场交锋的“无声惊雷”

23日,做好充足准备的吴聪毅,一大早就带着队员找到了嫌疑人。本以为今天的行动也能十分顺利,却还是差点碰了一鼻子灰

面对眼前的民警,第一名嫌疑人并不配合,队员们也没在他的钱包里找到那张用于转账的银行卡。看着嫌疑人站在一旁满不在乎的样子,吴聪毅和队员们一阵挠头,第一次交锋霎时间陷入僵局

这时,吴聪毅目光扫过柜底,忽见一线银光——他蹲身探指,一张银行卡从柜底现身。核查后发现,开户名正是嫌疑人的名字。嫌疑人的嚣张气焰瞬间萎靡,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


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归案

次轮交锋更显狡猾。民警问及资金流向,犯罪嫌疑人总是左右而言、岔开话题,让吴聪毅和组员一阵皱眉。

“你只需要告诉我这个账户是不是在你的名下,不要讲其他的事情。”吴聪毅见嫌疑人将话题逐渐带偏,便截断话头,字字如钉。冷汗从嫌疑人额头滑落,最终坦白实情。


吴聪毅(右一)与队员将犯罪嫌疑人带回派出所

最棘手的是第三名嫌疑人。整整两小时,他像一尊石像般沉默,连呼吸都轻不可闻。吴聪毅走出房间,狠狠灌下半瓶水,心中不由得一阵苦笑:“什么类型的都见过,这种倒是头一回见。”

从嫌疑人这里无法攻破,于是吴聪毅转向了嫌疑人的关系网。不一会,便将他的朋友“请”来了现场,嫌疑人看见知情者,自知瞒不住了,便瘫坐在椅子上说:“我说,我全说……”


吴聪毅(右一)在审讯室审讯犯罪嫌疑人

返程途中,雨刷器枯燥地摇摆着,刷去前窗的零星雨点。嫌疑人蜷缩在后座,吴聪毅却毫无困意。

辗转四地,抓捕五人,零次失误,这些数字背后,是嫌疑人被押进警车的刹那,也是千万次“能行吗”的自我叩问。


吴聪毅(左二)在审讯室审讯犯罪嫌疑人

队员递来一瓶水,吴聪毅忽然开口:“其实第一次带你们进村时,我心里也有些没底。”

众人愣住,继而大笑。

车窗外,阳光刺破阴云,照亮仪表盘上小小的警徽挂饰。


队员们在候车大厅休息

刑侦战场从无“标准答案”。

现场情况的瞬息万变、案情的扑朔迷离、嫌疑人的百般狡辩……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淬炼斩断诈骗犯罪链条的利刃。

结案报告上的寥寥数行,写不尽那些藏匿于暗夜的光。

厦门警方出品

签发:刘东强 审核:万里 编校:魏欣

转载来源:湖里公安分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