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曹师韵

今年是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交75周年。75年来,两国关系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合作的典范。近年来,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合作、绿色发展等领域取得诸多突破,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我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深感震撼。”印尼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国际关系部主任丽娜·亚历桑德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曾多次访问中国,走访过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进步印象深刻。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从日常消费品到高端技术产品,中国制造随处可见。”丽娜表示,中国不仅是全球制造中心,更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枢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丽娜认为,印尼和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非常重要。“印尼在新能源发展方面潜力巨大,而中国在新能源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镍为例,印尼可以通过与中国合作,推动镍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进而支持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发展。而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印尼光照资源丰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设备生产国。印尼可以借助中国的技术经验,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丽娜认为,印尼应当借助这一契机,加强与中国的科技合作。她表示,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展现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希望印尼和中国能在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方面加强合作。她强调,印尼希望在未来能够逐步建立自主的技术能力,而中国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2024年,中印尼双方签署文件,一致同意构建具有地区和全球影响力的命运共同体。丽娜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是创造一个更加和平、公正的世界,让发展中国家能在全球事务中拥有更大话语权。”她指出,在这方面,印尼与中国合作大有可为。她强调,印尼与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有着共同诉求,双方可以通过深化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共同推动全球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包容的方向发展。

丽娜对未来印尼与中国的合作充满期待。她认为,两国应在全球治理、环境保护、卫生健康等领域深化合作。“例如,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中国在减少碳排放和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的经验值得印尼借鉴。”

丽娜还强调,“印尼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依靠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来推动国家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无疑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还是在绿色发展方面,两国都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75年的风雨同舟,中印尼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丽娜相信,通过持续深化合作、加强互信、促进民间交流,两国将一起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辉煌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