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面对孩子时的挫败感和愤怒,来自于“一厢情愿”。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的一厢情愿常常源于对孩子的深爱和期望。然而,这种“一厢情愿”的行为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甚至引发冲突和内耗。父母可能会感到愤怒、挫败或羞耻,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期望无法实现,而孩子似乎“不听话”。这种情绪不仅影响父母的心理状态,也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从心理动力学的视角来看,父母需要学会退回到一个辅助的位置,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从而缓解自身的负面情绪,也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当父母的情绪足够稳定时,孩子内心就会感到安全和一致,并内化一个情绪稳定的内在客体形象。

父母的一厢情愿:背后的心理动因

父母的一厢情愿往往源于未处理的个人议题或对孩子的过高期望。父母可能将自己的未完成目标投射到孩子身上,希望通过孩子的成功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投射使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强行施加期望。此时孩子已经不单纯的是他自己,而是肩负了太多原本不属于他的东西。



父母可能通过孩子的表现来获得社会认可或填补内心的空虚。这种行为的本质是将孩子的价值与自己的价值挂钩,导致对孩子的过度控制。比如父母希望通过孩子的优秀来为自己提升价值感,倘若孩子不够聪明、成绩很差,就会在其他父母那里感到“丢人”。

有些父母认为,为孩子规划未来、强加期望就是“爱”孩子。然而,这种“爱”往往是以牺牲孩子的自主性为代价的。父母会努力为孩子提供一条道路,并且认为这条道路是唯一正确的路。也许对孩子来说的确是唯一正确的路,但是孩子如果没有走过其他的路,就不会认同父母指定的这条路是正确的。所以,父母的观点、安排无论多么正确,都不可以强加给孩子。

父母可能害怕与孩子发生冲突,因此选择一厢情愿地满足自己的期望,而不是倾听孩子的想法。这种行为看似“和平”,却隐藏着更深的矛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