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荔枝新闻

11日,位于安徽滁州的安徽新锐教育集团,被曝要求新入职教师签订“不参加考公考编承诺书”,违者将被处罚并通报。12日,滁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回应称,滁州市教育体育局已介入。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校方看似在维护"教师队伍稳定",实则暴露了教育行业的深层焦虑:当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不断下降,靠"霸王条款"捆绑人才,究竟是谁的悲哀?

一、铁饭碗碎了,教师为何成了"备考大军"?

曾几何时,"教师编制"是无数人眼中的安稳归宿。但如今,编制缩减、待遇停滞、非编教师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让许多青年教师陷入困境:

  • 工资低、压力大:"月薪3000,责任3万"成为常态,非编教师更是面临同工不同酬的尴尬;
  • 职业尊严受挫:家长苛责、学生难管、形式主义任务堆积,让教育初心逐渐被消磨;
  • 未来无保障:合同制、劳务派遣等用工模式盛行,"35岁危机"同样笼罩教育行业。

当教书育人的理想被现实挤压,"考公考编"自然成了教师寻求安全感的救命稻草。

二、承诺书背后:一场畸形的"人才保卫战"

学校用"承诺书"禁止教师考编考公,看似维护教学秩序,实则暴露管理逻辑的粗暴:

  • 违法嫌疑: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此类条款涉嫌侵犯教师合法权益;
  • 治标不治本:用惩罚堵住教师的"出路",却对教师流失的核心原因——待遇低、保障弱——视而不见;
  • 教育功利化:将教师视为"流水线工具",忽略其作为独立个体的发展需求,与教育的人文本质背道而驰。

一位匿名教师的话刺痛人心:"签了字,就像签了卖身契。可我不考编,谁能保障我的中年?"

三、教育行业的警示:留住人,先留住心

此事绝非个案。从河南某中学要求教师"保证5年不离职",到多地民办学校克扣离职教师档案,折射出教育行业人才困境的冰山一角。真正的解决方案,不是用合同绑架教师,而是重塑职业尊严:

  • 提高待遇与保障:让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同步落实,缩小编内编外差距;
  • 减负增效:减少非教学任务,让教师回归课堂本质;
  • 拓宽职业通道:建立多元化的职称晋升和培训体系,让教师看到成长空间。

四、网友热议:教育不该是"围城"

事件曝光后,评论区炸锅:

  • "一边呼吁尊师重教,一边逼教师签不平等条约,太讽刺!"
  • "如果当老师连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都没有,谁还敢入行?"
  • "学校留不住人,应该反思自己,而不是禁止别人逃跑。"


这些声音,是对教育生态的叩问,更是对教师权益的集体声援。

结语:别让教书人寒了心#教师权益不该被绑架 #教育需要温度而非枷锁

教师不是学校的"私有财产",而是社会共同珍视的教育火种。当一名教师不得不通过"考公考编"来摆脱职业困境,当一所学校需要用"承诺书"来防止人才流失,这不仅是教师的无奈,更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危机。

解决问题的钥匙,从来不在那一纸霸王条款里,而在如何让教师真正成为一份体面、有尊严、有未来的职业。

转发,为教师发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