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 金

编辑/陈金艳

这几年间,国际大牌年年涨价,甚至一年涨价2-3次,变得有点让消费者高攀不起,那么国产美妆品牌涨价情况如何?涨价背后,又暗藏着国货品牌怎样的野望?


国货美妆在“悄悄”涨价吗?

近年来,国货美妆(尤其是护肤)接连突破300元、400元大关。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一批头部国货美妆品牌正在通过产品升级、降低折扣、开发高端线等多种方式推动整体客单价提升。

中信证券研报中提及,近两年来,本土护肤品牌逐步布局高价格带,500元~1000元左右的本土产品对国际高端品牌的入门级产品分流初显,而1000元以上的超高端价格带,本土品牌也有布局,并有望在未来3~5年收获一定体量。

珀莱雅算是靠升级换代提价的“典型”。根据平安证券研究所的相关研报,2020年2月,公司推出红宝石精华1.0,售价249元/30ml,平均每毫升8.3元。2021年2月,红宝石精华2.0问世,售价279元/30ml,平均每毫升9.3元,涨幅12.48%。美妆网发现,2024年上市的红宝石精华3.0售价309元/30ml。


2020年,珀莱雅红宝石精华1.0的面世让肽A抗老公式成为护肤热潮;珀莱雅红宝石精华2.0采用20%的高浓度六胜肽-1,协同0.1%的A醇高效抗老;而珀莱雅红宝石精华3.0升级则添加了中国美妆领域专利环肽新原料“环肽-161”。实际上,先实现“品质高端”,再慢慢走向“品牌高端”,已经成为珀莱雅正在践行的原则。

本土品牌林清轩的王牌单品“山茶花修护精华油”,30ml的产品在2012年首次推出时的售价为377元,十年间品牌进行了四次升级。到了2022年,该产品升级的4.0版本定价已达699元。如今,林清轩山茶花5.0精华油版本已经面市,但在品牌官方旗舰店内,该产品并未涨价,仍维持着30ml/699元的价格。


这种将产品功效、设计升级作为涨价原因,也算是有理可据。

其次就是品牌火了后,产品克数减量,变相涨价。在小红书上,网友们热议“容量越来越小”的现象,涉及服装、食品、日用品等多个领域。消费者抱怨服装尺码缩小、奶茶量减少、汉堡分量不足,以及纸巾数量和厚度减少。尤其在美妆领域,国货彩妆价格上涨而容量减小,单克价格甚至超过国际大牌,引发“国货刺客”质疑。此外,小容量和大包装也被视为品牌“曲线涨价”的手段。

回归到市场的本质,虽然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但消费需求从未减少,因此平价品牌过去用价格换销量的策略,反而成为了一种竞争优势。因此即便是所有品牌都在涨价,但平价品牌的涨价仍然更容易受到关注,这也更考验品牌在“平替消费”时代,如何守住属于自己的战场。

最后则是直接推高端产品线。考虑到大多数国货都是靠大牌平替起家的,想要既开拓新的高端客户,又不招致吐槽,开辟单独的高端线可谓是最佳选择。


近年来珀莱雅推出的能量系列,在价格上也实现飞跃,以面霜为例,根据天猫旗舰店,珀莱雅其他核心产品线面霜售价在200-300元之间,能量系列面霜则挺进400-500元区间,几乎翻倍;毛戈平已上市挚爱玫瑰香、香廷鸢尾香、国色牡丹香三款高端香水,定价1280元/110ml,展现出进军高端香氛市场的决心。


国货涨价为什么这么难?

一直以来,有不少消费者并不接受国货卖“贵”,从花西子事件到谷雨“推出高价产品”受到质疑,国货涨价为什么这么难?国货产品就一定是“平价替代品”吗?


林清轩联合创始人孙福春表示,有这样的想法能理解。“如果我没有进入这个行业,可能也会认为国际品牌更好,它的产业链成熟,又有多年的品牌积累。此外,国内品牌还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挑战,比如很多品牌合作OEM贴牌,基本没有科研投入,因为基础研究很寂寞,不出名又不赚钱,导致大家认为国货护肤在基础消费品里门槛很低。但一个行业、一个品牌要想走得远,必须在基础研究领域做足功课。尤其是近些年外部导向对行业的制约越来越大,更多品牌认识到之前的基础研究是落后的,开始往科研方向转变。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个转变的过程是需要慢慢认知的。”

“这其实还是多年以来的品牌竞争格局导致的,就是国外品牌整体的价格心智是高的。大家多少有一些崇洋媚外的心理。所以就会觉得国货相对没有国际大牌高端,价格就应该要低一些,所以国货涨价就很难。”某知名国货护肤品牌主理人告诉美妆网。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涨价,随着国货品牌力、创新力、科研实力的增强,新品溢价能力变强了。”国内某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国货美妆产品的不断发展,产品成分升级、研发费用投入、运营费用增加,加之随着原材料和成本的上涨,这些都成为了产品涨价背后的逻辑。

“不管哪个品牌都不会无缘无故涨价,成分升级、研发费用投入、运营费用增加,这些都是涨价背后的逻辑。”有业内人士告诉美妆网,往大里说,涨价某种程度上会推动行业进步,“大家能挣钱,然后拼科技拼研发,起码不算是坏事”。

HBG品牌增长研究院创始人麦青公开表示,国货品牌涨价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好事,这证明了国货品牌终于有自信去做稍微高价一点的产品,也想要在品牌价值端更多的投入了。

“国货也不可能永远低价,还是会越来越往前发展,从价格竞争变成产品竞争,最终变成品牌竞争。但要有能力证明高价有理,而不仅仅只是靠着一些噱头擦边球。”她说。

确实,纵观国货美妆的发展史,虽然阶段和重点不同,但“国货站着挣钱”的宗旨一直没变。秉持着该宗旨,品牌们先是从价格战中厮杀突围,然后转入“卷功效”的差异化之战,紧接着是如今的高端化尝试。


涨价的根本

“做贵”有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国货美妆总不能永远被困在低价竞争里。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化妆品、服装、家纺、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品牌。”2023年《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再次强调:“培育一批设计精良、生产精细、服务精心的高端品牌。”

不过,通过涨价来完成品牌溢价,并非易事。


上述行业人士认为:“如果本身产品的竞争力、整体使用的原料、技术,确实是有议价能力,那基于品牌自身的定位,其实涨价也能理解。而且从品牌经营的角度上来讲,产品价格太低就没有利润空间去做一些相应的营销。”

那国货涨价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有国货美妆品牌主理人指出,首先是品牌定位,就是提高 定价并不影响它的消费群体。同时,在美妆行业存在天然的品类价值阶梯:基础保湿类目(如贴片面膜、洁面)受制于大众化认知难以突破价格阈值,而抗衰老、美白、强修护、抗氧化等功效型赛道因涉及生物活性成分、靶向传输技术等科研壁垒,天然具备高端化基因。

第二是本身的产品和综合使用体验,这背后是不是有足够的支撑。国货品牌不断投入研发,进行产品升级,并且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提供更好服务体验,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方式才是提价的正确路径。

第三是和用户的沟通。通过更好的博主种草、达人直播和品牌的营销内容去向消费者传递输出——升级迭代后的新产品,它其实是更值得的,在传播上培养消费者的心智。如果品牌没有做好沟通,也没有向消费者正向传递好这个产品“更贵等于更有价值”的信息,那消费者不接受也是正常的。

由此可见,国产品牌涨价,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国货在持续锻造品牌价值同时,要对产品进行打磨,建立自己的研发技术优势,克服更多技术、资金、人才等壁垒。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在研发端重金投入,将产品“性价比”转化为“品价比”,同时逐步提升品牌力、产品力、组织力、营销力、渠道力、渗透力、内容力,笼络稳定的、有粘性的核心消费者,让国货走向高价位并且被市场接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