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华盛顿存在"既想对华动武又想维持供应链"的矛盾群体。这条动态引发国际关注,因为美国国会两党议员近期频繁推动涉华强硬法案,同时美军印太司令部正加强台海军事部署。中国军事专家指出,这类言论暴露了美国内部战略混乱,而解放军已通过实战化演训展示反制能力。
万斯提到的"内部人士"被推测为共和党新保守派议员及特朗普政府前官员。这些人主张对华加征60%关税的同时,却依赖中国供应90%的稀土材料——F-35战机每架需要417公斤稀土,而美国本土产能仅占10%。中国去年对美稀土出口量下降72%,直接导致美军六代机研发进度延迟9个月。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逻辑,正是美国军工复合体与政客利益勾结的缩影。
解放军火箭军去年9月试射东风-31AG陆基机动洲际导弹,1.2万公里射程覆盖美国全境。今年3月,山东舰航母编队穿越宫古海峡时,094型核潜艇被卫星拍到同时携带12枚巨浪-3潜射导弹。军事观察家发现,中国核潜艇出航频次同比增加40%,东海和南海方向出现"双艇协同"巡逻新模式。这种"陆海双盾"体系,意味着即便美国摧毁沿海发射井,深海中的核潜艇仍能实施毁灭性反击。
美国军火商与政客的利益链正在反噬自身。洛马公司最新财报显示,因中国限制石墨出口,其F-22生产线面临停工风险;波音公司被迫推迟NGAD六代机项目,因为70%的航空复合材料依赖中国供应链。与此同时,中国军工企业加速技术突破:高能激光武器完成6次外场拦截试验,量子雷达探测距离突破500公里,这些进展让美国传统优势领域出现缺口。
国际战略研究所报告显示,中国核弹头数量已从2019年的350枚增至2024年的680枚,且全部实现机动化部署。五角大楼模拟推演承认,若中美在台海冲突,美军西太基地在开战72小时内可能被东风-27高超音速导弹瘫痪。这种威慑力迫使美军将关岛防御预算提升至38亿美元,是2020年的3倍。
你认为中国该用哪种"撒手锏"回应美国的战略讹诈?欢迎说出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