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个让人后背发凉的事——咱国家军工单位里,居然出了个吃里扒外的“内鬼”!按理说,能进这种单位的都是高学历人才,端的是国家的铁饭碗,可偏偏有人脑子拎不清,把手里的机密当商品,卖给外国间谍换钱花。这事曝光后,网友们气得直拍大腿:“吃着国家的饭,砸着国家的锅,这种人就该严惩不贷!”
这事得从一个叫卫某的说起。他原本是某军工研究院的网络管理员兼保密员,听起来是个既管网络又管保密的关键岗位,手里掌握着不少核心资料。平时穿工装挂胸牌,进出单位都是按保密流程走的,谁能想到,他背后早就被外国间谍盯上了。
据新华网披露,那些境外间谍特别会“钓鱼”,专在军工单位附近的书店、地铁站晃悠,看见穿工装的人就凑上去套近乎。卫某就是在这么一次“偶遇”里,认识了个“出手阔绰”的外国友人。人家先是请吃饭、送礼物,慢慢就跟他聊起“赚钱门道”,说只要提供点内部资料,就能拿高额报酬。一开始卫某心里也打鼓,但架不住对方天天吹耳边风,加上他在单位跟领导关系不好,心里憋着股气,想着“反正领导瞧不上我,不如捞点实惠”,一来二去就松了口。
有了职务便利,卫某的窃密简直“如入无人之境”。他用移动硬盘批量拷贝机密文件,偷偷配了领导办公室的钥匙,周末假装加班溜进去翻资料,甚至用手机对着涉密电脑屏幕疯狂拍照,开会时藏着录音笔偷录内容。就这么整整干了几年,直到被抓时,兜里还揣着偷配的钥匙和间谍给的专用手机,相册里全是偷拍的文件照片。经调查,他一共出卖了1000多份资料,其中机密级6份,秘密级536份,相当于把国家的“军事家底”往外卖。
事件曝光后,评论区直接“炸了”。热评第一就是“卖国贼必须死刑”,点赞量十几万。有网友翻出旧账:“之前那个留学生侯某某,被美国策反后回国继续泄密;还有军工研究员曾某某,在意大利留学时被发展成间谍,怎么高学历人才接二连三出事?”大家发现,境外势力现在专挑“有怨气”“想赚钱”的目标下手,用“知心朋友”的套路攻破心理防线,说白了就是抓住了人性弱点。
有人气得直骂:“端着国家的饭碗,却给外人递刀子,这种人留着就是祸害!”也有网友冷静分析:“单位监管也有问题,一个保密员能轻松绕过安全措施,说明制度漏洞不小。入职培训、日常保密教育是不是走形式了?”还有人提到,现在间谍手段升级了,不再是影视剧里那种“拿现金收买”,而是搞长期感情投资,专门找职场失意、心理脆弱的人下手,防不胜防。
看完这事,心里真是沉甸甸的。卫某的教训太深刻了,他以为自己只是“接点私活”,却不知道每一份机密背后都是国家的安全。想想看,军工单位的保密员,本应是机密的“守门人”,结果成了“卖门的内贼”,这得多危险?境外势力之所以屡屡得手,就是看准了个别人员意志不坚定、保密意识淡薄,加上单位监管有漏洞,才让他们有机可乘。
咱普通人可能觉得“保密”离自己很远,但其实大到国家机密,小到个人信息,都需要警惕。尤其是在关键岗位的人,拿的是国家给的待遇,就得把“忠诚”二字刻进骨子里。现在看来,单位除了技术上的保密措施,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也得跟上,不能让“职场失意”变成“泄密缺口”。另外,法律惩戒力度也得让所有人知道:背叛国家没有退路,一旦伸手,必定严惩。
网友说得对,“内鬼比外敌更可怕”,因为他们藏在暗处,披着“自己人”的外衣搞破坏。希望这事能给所有人提个醒:保密意识得跟钢筋似的,扎得牢牢的,别被眼前小利迷了眼,更别让一时怨气毁了一生。国家的安稳,靠的是每个岗位上的人守好自己的“门”,要是都像卫某这样吃里扒外,那咱们的“铁饭碗”还能端得稳吗?
说到底,守住底线,就是守住咱们自己的未来。对这种背叛国家的人,必须严惩不贷,才能让后来者不敢伸手、不想伸手。您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