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4月8日至12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组织的“规划西部行——西藏行”林芝专家咨询活动圆满举办。未来,学会将进一步发挥国家级学术平台作用,共同推进林芝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文字数:3224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应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和林芝市人民政府的共同邀请,4月8日至12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组织了“规划西部行——西藏行”林芝专家咨询活动,聚焦边境城市发展与安全,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助力林芝高质量发展。
专家组调研广东对口支援西藏成就展
01
聚焦边境城,实地深调研
专家组对林芝进行了实地踏勘和深入调研,针对边境安全,专家组走进琼林新村、红色小牧屋;针对城市发展,走进林芝城市规划馆,调研了林芝、波密城市建设;调研广东对口支援西藏成就展,并与广东省、广州市第十批援藏队,林芝市政府领导进行了深入座谈。
规划强引领,发展可持续。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林芝城市规划馆考察调研,提出“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专家组循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城市规划馆,详细了解了林芝发展历史、规划历程、发展思路和核心举措。
专家组调研林芝市城市规划馆
援藏三十年,粤林共建情。专家组调研广东对口支援西藏成就展,了解了广东对口援藏的历程和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经过30年久久为功,林芝在经济、社会、民生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变化。
专家组调研广东对口支援西藏成就展
专家组调研广东省援藏工作队
红色小牧屋,边境军民情。专家组走进南迦巴瓦峰山脚下的天边牧场,在“红色小牧屋”内,当地村干部进行了详细介绍。解放前的小牧屋是珞巴民族临时生活、居住之所,是中华民族长期拥有、有效管控的见证;新时代的小牧屋进一步提升改造,成为军民深度融合、共促发展稳定的重要象征。
专家组走进边境“红色小牧屋”
02
援藏结硕果,林芝再出发
专家组在林芝期间,与林芝市人民政府巴塔市长进行了深入交流。
林芝市人民政府中次仁副市长、白玛旺扎副秘书长以及相关委办局负责同志参加了专家座谈会,并向专家们介绍了林芝发展和规划相关情况。
专家组一致认为,林芝在广东30年的援藏支持下,规划体系较为完善、城市建设品质较高,在自治区走在前列。立足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的时间节点,各位专家为林芝未来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专家组与林芝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等座谈
曲长虹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规划西部行”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创建于2009年的重要公益品牌,第一次走进西藏、走进林芝,为高原地区高质量发展助力。
林芝生态环境本底优越,规划和城市建设基础较好,未来需进一步从国家战略角度发挥更大作用,突出林芝在环喜马拉雅地区的对外窗口作用,在西藏、四川、云南三省交界地区的核心枢纽作用。
学会将进一步动员力量,在宣传推广、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提供多样化服务,将林芝作为“规划西部行”服务的重点,将在人才培养,尤其是扎根本地技术人才培养上给予林芝更多支持。学会将调动各专委会和专班、科研院所、高校等资源,针对林芝特点,从山地、小城镇、城市感知等不同技术领域,为林芝培养更多技术骨干。
施卫良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原副理事长,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原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林芝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较为完善,“一张图”数字化建设基础较好,并以资源保护为前提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具体规划工作提出三条建议。
一是强化规划与实施的结合,实施中突出“多规合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多部门统筹结合,特别是针对重大项目加强统筹能力。以北京永定河治理为例,通过规划引领,推动水务、园林、旅游等不同部门目标的整体实现。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为当地培养技术人才。将市场力量与公益力量相结合,可选派当地技术骨干到规划编制单位结合项目实践进行学习,也可充分发挥高校等公益力量智力资源,与学生实践相结合。
三是从数字化向智慧化发展,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体系。目前大家广泛关注人工智能下的规划转型。林芝作为一个自然资源丰富,旅游人口众多的城市,应充分利用各类先进技术,将规划、交通、文旅等方面进行统筹研判,考虑旅游淡、旺季的应对策略和治理模式。
邓兴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城市感知学术专班负责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林芝城市发展和建设体现了一届届政府和援藏工作队接续奋斗的信念和较高的治理水平。在“十五五”开局之年,林芝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城市发展战略尤为重要,提出以下三点具体建议。
一是营城戍边,要注重安全和发展。引入天-空-地无人感知体系,通过高分遥感、无人机、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覆盖全、面积广、更新快、成本低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的自动解译识别,精准监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灾害风险,提示非法越境、可疑活动等边境安全风险,对森林、冰川、江河等自然资源进行质量管理监测。
二是先行先试,突出文化传承与改革创新。林芝处在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的关键位置,孕育出开放包容、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作为西藏改革开放先行区,林芝推动了上百项改革措施落地,其中22项好经验被全区推广。去年,林芝完成了全区首笔CCER林业碳汇交易。未来,林芝应谋划更多试点、示范项目,组合各种政策性资金,做优“项目储备库”,如大湾区反向飞地产业园、国家级低空小镇等,再争先机。
三是对接国际,开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自评。林芝当前的规划建设充分体现了高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在国际舞台充分展现。3月底联合国人居署与我院携手共建可持续城市实验室,林芝可依托这一重要平台,积极开展SDG自评工作,总结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亮点做法。
彭震伟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小城镇规划分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教授
林芝自然资源丰富,生态与文化各个方面都非常有特色。在广东省多年的援建下,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基础很好,当前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提出三个设想。
一是进一步谋划提升林芝的战略地位。立足西藏、云南、四川交界地区,发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带来的重大机遇,将林芝定位在区域层面进一步提升,打造藏东南的中心,争取更多国家资源来推动林芝及周边地区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规划实施统筹和动态维护。按照“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要求,在“一张图”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升级为“市长大脑”,根据规划落实情况,确定下一步工作,从而实现规划的动态维护和滚动实施。
三是近期抓紧做好两件事。第一是加强国家公园建设。对标“三江源”国家公园,利用好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源,打好“生态牌”。第二是按照“公园城市”的目标谋划林芝城市发展。对标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建设好林芝公园城市。
林芝市自然资源局、文化旅游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负责同志参加了专家座谈会。
03
合作启新章,共绘新蓝图
本次“规划西部行”活动中,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林芝市人民政府领导的共同见证下,林芝市自然资源局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林芝市规划与自然资源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学会将进一步发挥国家级学术平台作用,在决策咨询与科研、人才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与林芝市开展常态化合作,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与林芝市自然资源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林芝地处藏东南,与印度、缅甸接壤,总面积11.487万平方公里。本次规划西部行活动,围绕边境城市发展与安全的主题,聚焦西藏林芝地区,探讨了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升高原边境地区城市发展、安全保障与城市规划治理能力,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策略,推动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与林芝市的战略合作。未来,双方将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和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共同推进林芝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学会动态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志愿服务团队赴浙江省德清县和缙云县开展“规划科技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活动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 规划人肩负起科技志愿服务责任,探寻多种服务模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会动态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组织规划科技志愿者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