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中出现内耗的本质,皆来自于“不健康的边界”。

在心理学中,“心理断奶”是一个富有深意的隐喻,它象征着个体从依赖他人的情感状态中逐渐脱离,学会以独立、自主的身份与他人建立关系。就像婴儿需要从母乳中“断奶”才能学会进食固体食物一样,心理上的“断奶”则是从对他人情感的过度依赖中脱离,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行动,以及独立承担责任。

心理断奶并不是要我们变得冷漠或疏离,而是要我们学会在关系中保持适度的距离,尊重彼此的界限,同时保持真诚的连接。这种独立性是健康关系的基础,因为它让我们能够在不依赖他人认可或情感支持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

“不健康的边界”:心理未断奶的表现

缺乏边界感是心理未断奶的典型表现。这种状态下的个体往往难以清晰地分辨“自我”与“他人”的界限,容易将责任推卸给对方,试图通过改变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缺乏边界感的人常常将自己的情绪或行为归咎于他人,认为“如果对方能改变,我就会感到幸福”。

这种思维模式忽视了个体对自己生活的责任,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而不是主动调整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此时个体的焦点容易陷入到“次要矛盾”中去。意思就是说他说的伴侣的问题都是对的,但是只是问题的次要矛盾而已。



由于未学会独立,这类人往往过度依赖他人的认可或情感支持。他们可能会在关系中表现出强烈的控制欲,试图通过改变对方来维持自己的情感需求。这种行为不仅会让对方感到压力,也会让自己失去自主性。缺乏边界感的人常常会将他人的情感作为自己的情感延伸,试图通过操控他人的情绪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例如,他们可能会用“如果你不爱我,我就会不开心”来迫使对方做出改变。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自己需求的忽视,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个体会掉进一个陷阱,越是依赖关系的稳定越想要控制对方,而越是想要控制对方对方也就越想要逃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