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台湾女星大牙(周宜霈)出席现代妇女基金会活动时,自曝因指控陈建州性骚扰导致工作全面停摆,目前月收入仅1万元台币(约2236元人民币),靠丈夫接济度日。
她更怒斥近期宣布复出的宥胜是"对受害者的二度伤害"。这场始于2023年的#MeToo风波,不仅改变了大牙的人生轨迹,也折射出娱乐圈性骚扰受害者面临的职业困境。
"我现在是米虫,靠老公养。"大牙在记者会上的自嘲透着无奈。这位曾经活跃于综艺节目和影视剧的女星,如今每月收入仅1万元台币,甚至无力继续心理咨询,银行存款已见底。
2023年6月,她公开指控"黑人"陈建州11年前在香港录制节目期间对她性骚扰,此后演艺事业急转直下。
大牙坦言,站出来指控后,许多工作机会消失殆尽。尽管她多次表达"真的很想要拍戏、有工作"的渴望,但行业似乎已将她边缘化。这种经济困境并非个案——许多性骚扰受害者在发声后都面临类似的职业危机。
大牙描述自己与羽球教练丈夫的相处状态:"我们可以在家24小时没讲话互动",暗示家庭关系也因这场风波变得紧张。
更讽刺的是,就在大牙为生计发愁时,曾因猥亵女助理被判刑8个月的宥胜,却在2025年4月7日高调宣布重启YouTube频道复出。
对此大牙直言:"这是二度伤害受害者,绝对不支持这样的行为。"她认为宥胜的回归传递了错误信号——加害者可以轻易重返舞台,而受害者却要继续承受后果。
时间回到2023年6月27日,大牙在社交媒体发文,详细描述2012年与陈建州等人赴香港工作期间遭遇的性骚扰。据她回忆,陈建州不仅在车上开擦边玩笑,还趁她准备洗澡时闯入酒店房间,从背后环抱并将她推倒在床,甚至说出"你范范姐不喜欢做这种事"等露骨言论。
更令人震惊的是,陈建州回到自己房间后,竟打电话邀请大牙去他房间"一起看DVD"。当时在场的闺蜜亲耳听到这通电话,成为重要人证。大牙强调,尽管时隔11年,她依然害怕听到或看到陈建州的名字。
陈建州反应迅速且强硬——他不仅全盘否认指控,还在次日联合妻子范玮琪委托律师提告大牙妨害名誉,索赔1000万元新台币,并要求公开道歉。陈建州方声称,无论获赔多少都将捐给妇女保护机构,试图塑造公益形象。
这场官司引发台湾娱乐圈震动。多位与大牙同期出道的艺人发声力挺,包括贝童彤、黄云歆等,她们证实多年前就知晓此事。2024年初,台北地检署综合证人证词,认为大牙并非捏造事实,做出不起诉决定。
然而,职业伤害已经造成——大牙的工作邀约几乎归零。
大牙的遭遇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即使性骚扰指控获得司法认可,受害者在职场仍可能遭受隐性惩罚。台北地检署的不起诉决定本应还她清白,但行业内的隐形封杀似乎更难打破。
这种"寒蝉效应"在娱乐圈尤为明显。大牙透露,许多受害者都过得不好,包括她自己——原本持续的心理咨询因经济困难被迫中断,为在香港报案更花费百万积蓄,如今户头已经见底。
她无奈表示:"超讽刺,我都没有饭吃了,要留给谁吃!可不可以留一口饭给受害者吃!"这句话直指社会对加害者的宽容与对受害者的苛刻。
与此同时,加害者的复出之路却显得"顺畅"许多。宥胜在猥亵案获缓刑后不久便宣布回归,辩称"已经去上课矫正";而陈建州虽未重返幕前,但事业未受根本性冲击。这种反差令大牙愤怒:"他在伤害曾被伤害过的人,第二次重伤害,应该要被谴责。"
这场始于个人指控的风波,已演变为对娱乐圈权力结构和社会性别文化的集体反思。大牙的遭遇警示我们:如果社会只鼓励受害者勇敢发声,却不改变惩罚受害者、包容加害者的潜规则,#MeToo运动将难以实现其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