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购电动车的时候,经常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同品牌的电动车,车辆的外观几乎一致,如果不细心看logo,还以为是同一款电动车,只不过两者的价格相差比较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都是“公模”惹的祸。



去电动车市场转一转,看到一些小品牌卖场,却赫然摆着大品牌的车型,而且摆在非常显眼的位置,走近仔细观看,与大品牌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不过价格却要比大品牌低得多,价格甚至相差上千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电动车的生产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拼装式生产电动车

品牌电动车生产的车型,并不是所有的零部件都是自己生产的,而是采取高度分工的模块化生产体系,不同的厂家生产不同的模块,然后由品牌方对去进行组装,拼装车电动车成品。

比如浙江台州生产塑料外壳,江苏无锡会生产电动车电机、电池、控制器等标准化的模块,在生产成品电动车时,只需要像搭积木一样,组合不同的模块就可以了,无论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的生产模式几乎是一致的。



拼装式的方式,只需要通过产品供应链,就能够快速生产电动车,给电动车厂家节省了成本,但这种生产方式也造成一个问题,如果选择相同的模块,电动车的外观就会几乎一致,使电动车同质化严重。

模具有1~3年的保护期

每年都会有几款非常经典的设计,比如2024年台铃苍穹的上市,马上引起了业界的轰动,认为这一款车型外观颜值高,不仅大气,而且科技感足。

刚上市的新款电动车,一般不会马上有同款的车型,因为在电动车行业内,模具有1~3年的保护期,因为新款的车型,都是头部企业通过独家模具开发,支付了高昂的模具费用,所以不允许其他品牌使用。



但是当模具保护期结束以后,模具的图纸就会快速流入到模具产品,这时就会由生产厂家进行逆向工程,生产出相对应的模具,会对原来热销车型的模具进行微调改造,可以快速推出相似度达到90%的车型。

电动车品牌方如果购买了这类模具,就可以快速生产出相应的车型,所以导致市场上电动车的外观一致,特别是一些热销车型,多个品牌都会争相抢购这类模具。



公模是三四线品牌的救命稻草

对于一些三四线小品牌来说,他们没有自己的设计团队,而且小品牌的产品本身利润低、销量少,所以只能采用市场上的公模,毕竟单独开模具的话,至少需要200万的模具成本,对于小品牌来说,费用还是相当高的。

公模可以让三四线小品牌,在短时间内快速跟进头部品牌,同时生产组时下流行外观耐看的电动车,关键是它的车型价格更便宜,所以对于用户来说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不过对于品牌方来说,公模的出现无疑抢占了他们的市场,所以新款车型刚刚推出,往往会有比较高的溢价,希望能够快速回收成本,同时大品牌不仅仅局限于外观,而是更注重技术嵌入,比如能量回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化系统等等,这些都是小品牌无法加入的。

总结

在选购电动车的时候,外观相同的电动车,他们之间的差价会比较大,有的甚至超过1000元,主要是因为公模造成的,这对于用户来说,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一线大品牌的外观,不过也需要注意,购买这类车辆时,更要看他们的具体配置,不要只被外观所迷惑。

那么,您对电动车外观几乎一致的情况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