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改善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条件,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农业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农业高校。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主产区与科技创新活跃区深度合作。
经过查证名单,经过国家批准设立的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有14个,涵盖水稻生物学、作物遗传改良、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作物生物学、动物营养学、兽医生物技术、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食品科学与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微生物学、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述这些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
早在十余年前,国家就提出了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举措,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开展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200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而其中涉及拔尖创新型基本与当前提出的研究型农业高校相呼应。
2014年实施的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型”高校合计有43所,基本涵盖了国内主要的农林渔类高校,当然也包括了整合了农林渔类高校资源的综合性大学。具体名单如下:
但是,与当前农业类高校国家重点支持,资本大力投入,相关企业人才紧缺的火热不相匹配的是,由于家长和考生的认知与观念,在高考报名中,农业类高校却长期遇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业类高校毕业生在这些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食品安全、生物工程等新兴领域,人才需求量大且待遇优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