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凌晨5:15的闹钟,响了二十年
我闭着眼睛都能摸到厨房的电饭煲。
这款老式美的电饭煲是结婚时买的,内胆涂层早就磨花了,煮饭总粘锅底。儿子小时候发烧,我用它熬粥;前夫应酬喝多,我用它煲醒酒汤。现在它"退休"了——不是不能用,是儿子上大学前给我换了个智能锅,说"妈,现在都2025年了"。
我摸着旧电饭煲的裂纹,突然想起上个月社区体检,医生看着我的报告说:"周姐,你这血压啊,就像老电饭煲的开关,得轻拿轻放。"
"妈,我球鞋放哪了?"儿子在卧室喊。我条件反射要起身,突然想起他昨天就返校了。
这房子突然安静得能听见冰箱的嗡嗡声。
2. 离婚证和体检报告放在同一个抽屉里
离婚是去年的事。不是什么抓奸在床的狗血剧,就是某天我看着镜子里那个面色蜡黄的女人,突然觉得没意思了。
民政局现在有冷静期,我俩像完成KPI似的,30天一过准时去领证。前夫老陈搬走那天,我正跟超市大妈抢特价排骨——没办法,单亲妈妈的账本上,每一毛钱都得精打细算。
儿子高考完那天,婆婆转来五千块钱,备注写着:"给浩浩买点好的,别苦着自己。"我盯着那个"自己",鼻子突然一酸。原来还有人记得,我不只是"浩浩妈"。
3. 第一次给自己挂号
社区医院新开了更年期门诊,我攥着医保卡在走廊排队。前面的大姐回头搭话:"陪老人来看病?"
"我自己。"我说完自己都愣了下。
医生问症状时,我脱口而出:"就是...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当自己了。"说完恨不得咬舌头,这算什么症状?
没想到女医生推了推眼镜:"正常,很多女性到这个阶段都这样。你平时有什么爱好?"
我张了张嘴,发现除了"做饭""打扫""等孩子电话",竟然答不上来。
4. 智能电饭煲教会我的事
儿子视频教我用电饭煲的"蛋糕"功能:"妈你看,就和发朋友圈一样简单。"
我手抖得打翻了面粉。原来这锅能做酸奶、煲仔饭,甚至蛋糕,而我用了二十年,只会按"煮饭"键。
就像我的生活,明明有那么多模式可选,却固执地守着最旧的那个。
第一次做成功的戚风蛋糕,我拍了张照发到姐妹群。王姐回复:"老周,你这是要抢甜品店生意啊?"后面跟着三个龇牙笑的表情。
我忽然发现,原来我们这群"老姐妹",都在偷偷学新东西——王姐在跳尊巴,李姐考了营养师证,就连最保守的张阿姨都在玩全民K歌。
5. 直播间里的"兰姐"
儿子放寒假回来,非要给我拍做菜视频:"妈,你现在可是'银发经济'潜力股!"
第一条视频是我炒糖色,镜头里我的手背有烫伤的疤,围裙上还有去年溅的油点子。配文是:"46岁新手博主,求轻喷。"
没想到评论区有人说:"阿姨的围裙跟我妈同款,看哭了。"
三个月后,我的"兰姐厨房"有了三千粉。最火的是"剩饭改造"系列——把儿子没吃完的外卖做成芝士焗饭,把隔夜馒头切片烤成蒜香面包。
前夫的表姐刷到视频,打电话来当说客:"浩浩都上大学了,你一个人多孤单..."
我正给蛋糕挤奶油,随口应着:"不孤单啊,明天直播教做舒芙蕾,姐你来刷个火箭?"
电话那头噎住了。
6. 体检报告上的箭头变少了
今年复查,医生惊讶地说:"血脂降这么多,怎么做到的?"
我想了想:"可能是跳广场舞时不再站最后一排,可能是直播时有小姑娘叫我'姐姐',也可能是..."我指着报告单,"终于学会把自己也写进'重要事项'里了。"
回家路上经过电器城,橱窗里摆着最新款空气炸锅。我摸了摸钱包,突然笑了——这次不用等打折,也不用找儿子帮忙比价。
原来人到中年,最好的状态不是熬成高汤,而是像电饭煲一样,能煮饭也能烤蛋糕,关键得记得给自己按下"开始"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