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广东多地迎来短时暴雨。图为天河区五山路,路人在雨中出行。
记者从广东省气象台获悉,4月12日,一条长约1000公里的超长飑线横扫广东省,广东多地出现了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局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截至12日7时33分,广东已发布14个“风雨预警”信号(暴雨:1橙+4黄,雷雨大风:1红+3橙+5黄)。昨晚,本轮强对流天气对广东省的影响结束。
多地迎来短时暴雨
4月12日,南都记者从广东气象部门获悉,当日广东大部出现明显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白天中北部市县出现了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其余市县出现了阵雨。除西南部市县外,其余大部市县出现了7至9级局地10至12级的短时大风。
4月12日15时,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广东多地迎来短时暴雨。记者12日15时许在广州市区看到,天色迅速暗了下来,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下。约半个小时后,天色逐渐明亮,雨势变小。
据广东省气象台消息,12日上午11时,强飑线(带状强对流云系)前锋抵达粤北清远、河源和梅州部分地区,中午12时~13时左右抵达广州北部。接下来,强对流天气将继续南压,傍晚至夜间到达广东南部沿海市县。
广东省气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飑线是由许多雷暴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强对流云带,其水平尺度长、宽约几十公里至上百公里。飑线出现时通常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等,破坏力较强。
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国杰介绍,强对流天气一般引发短时降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飑线自北向南进入广东,12日晚对广东全省影响结束。需注意防御短时强降雨导致的城乡积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各地气温将降3至6摄氏度
据气象监测,12日8时到12日17时,有9个镇街录得超过50毫米的暴雨,有222个镇街录得25毫米至50毫米的大雨,有8个气象站录得超过24.5米/秒的10级风,有59个气象站录得20.8米/秒至24.5米/秒的9级风,各市雨量最大的镇街包括河源和平县浰源镇61.6毫米、韶关南雄市主田镇60.1毫米、梅州梅县区松口镇57.5毫米。
在广州市区,12日白天,阴天,出现了中雨;截止到12日16时五山观测站录得3.2毫米的降水,白天最高气温26.9℃,较11日下降1.5℃,早晨最低气温21.1℃,较11日早晨下降了2.3℃,白天相对湿度在98至100%之间。
气象部门预报称,预计13至15日,广东省大部晴到多云;受冷空气影响,13日各地气温陆续下降3至6℃。
气象部门建议,广东省已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节,需关注强对流灾害风险,并关注最新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12日夜间至13日广东省海面风力较大,需注意海岛及滨海旅游、海上作业和交通安全。
部署
省防总:细化隐患排查、风险防控和人员转移
4月12日下午,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以下简称“省防总”)召开强对流防御视频调度会议,对各项防御工作再部署、再检查、再落实,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细化隐患排查、风险防控和人员转移等各项措施,要继续加强会商研判和监测预报预警,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天气提醒,采取多方式多渠道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
面对强对流天气,强化防御措施至关重要。会议指出,要继续加强陆上防风措施,坚决停止户外施工,暂停户外大型活动,坚决落实“关、停、封、撤”措施。要加强海上防风措施,组织渔船安全避风、人员安全避险,根据情况适时采取关闭、停航措施。要加强农业防范措施,关注大风、冰雹等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前落实农作物防范措施。
会议还指出,要加强短时强降雨防御,严格落实责任对接“三个联系”、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和避险转移“四个一律”等工作机制,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继续加强值班值守,盯紧强对流发展过程,滚动调度指导镇村基层落实防御措施,加强灾情险情信息报送,强化救援力量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