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3年4月5日,北青网报道,在浙江的黄湾镇,护林员无意中发现了一种“消失”30多年的动物。



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物种被发现,当然也会有物种消失灭绝,一般在生物学界消失50年还未有踪迹的生物就基本可以认定它们灭绝了。

“消失”又出现,似乎看起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很多植物或者动物打破了这一“不可能”。



那么这个“消失”30多年又出现的动物是谁呢?它当初为什么会逐渐销声匿迹,再次出现又说明了什么呢?



«——【·再次发现·】——»

再次发现这一动物的人名叫周仁良,他是黄湾镇钱江村的一户村民,2016年,他当起了护林员,并且还在大坟山上栽下了10多亩的杨梅林。

他日常的工作内容就是巡山,然后照看山上的杨梅林。

在山上取用水比较不方便,尤其是遇上干旱天气,水更是短缺,缺了水杨梅林的长势就不好。



于是他和其他同事就在杨梅林附近设置了一些积水装置,主要是用来收集雨水和山泉,这样在旱季的时候也能有水用。

周仁良第一次发现它是在2022年的初夏时节,当时正式给杨梅树浇水的时候,他就去集水桶里舀水,就看见里面有绿色的小动物,非常小,只有人的指甲盖大小,正在喝水游泳。



他一眼就认出了这种动物,自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还经常能在山上见到,但是如今已经有几十年都没见到过了。

这种绿色小动物的名字叫中国雨蛙,不过周仁良没来得及拍下照片。

中国雨蛙非常机敏,它能从集水桶里爬出来,其他很多蛙掉下去之后就很难上来了。



之后周仁良也曾特别注意过,但是发现中国雨蛙的概率很低,他也只见过几次,大多数时候见到的都是林蛙或者林蛙小蝌蚪。

其他护林员也曾在这里见到过中国雨蛙,位置距离也很近,是在高阳山脚下的一片稻田里,这里和林地挨得很近。



接连几次的发现中国雨蛙的踪迹,也说明这里很可能生存着一个比较有规模的中国雨蛙野生种群。

«——【·中国雨蛙·】——»

中国雨蛙属于树蛙科雨蛙属,它的体型不大,雄性体长一般在3厘米左右,雌性略大,但也基本不会超过4厘米。



它们的身体背部呈鲜明的绿色,有时略带黄色调,有良好的伪装效果,腹部为乳白色或淡黄,腹部两侧黄色较深,还有着黑斑,皮肤平滑有光泽。

中国雨蛙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低山地区,与人们的距离并不远,人们从前时常能够在路边草丛、水塘附近的草丛以及农村沟渠附近的见到它们的踪迹。



它们的四肢修长,后肢发达,善于跳跃,尤其在潮湿的林中环境中表现得极为灵活,趾端具有发达的吸盘,这是树栖生活的适应性特征,能够帮助它轻松附着在树叶、枝干等湿润表面。

中国雨蛙是高度树栖的物种,日常生活多在灌木、低矮树枝和藤蔓植物中,尤其喜栖息于近水区域的植被上。



它们白天通常处于静息状态,躲藏在叶背、草丛或阴湿角落中,避免阳光暴晒与天敌捕食,到了夜晚才开始活跃,外出觅食和鸣叫。

中国雨蛙属夜行性,它们通常在黄昏至凌晨活动频繁,尤其在雨后或空气湿度高的夜晚更为活跃,此时,它们会从隐蔽处探出身躯,寻找昆虫猎物,或发出鸣叫吸引配偶。



雄性中国雨蛙具有明显的鸣囊,鼓起时像是吹起来的泡泡糖,会在繁殖季节发出“阁——阁”的叫声,声音又高又急。

它们的叫声主要是用于吸引雌性并划定领域,鸣声清脆而富有节奏,通常在雨季夜晚的林间可听得最为清晰。



但是在非繁殖季节,中国雨蛙几乎是很难被发现的,此时的它们十分安静,几乎不鸣叫,身体的绿色和树叶融为一体,仿佛不存在。

尽管中国雨蛙曾在多个地区有过较广泛分布,但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其目击记录逐渐减少,许多原产地甚至数十年未见其踪迹。



浙江省也是中国雨蛙的分布地区之一,周仁良等人也表示许多年没有再见到这一生物。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的山林曾经遭到砍伐,因为开山采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中国雨蛙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除此之外,农田附近的水体常被农药、化肥污染,蝌蚪对水质变化极为敏感,受污染的水源往往难以孕育健康的下一代。

因此,尽管中国雨蛙的繁殖能力并不弱,但是它们的野生数量仍然在减少。



中国雨蛙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尤其是对湿度、水质、气温等因素依赖性强,一旦栖息地干旱、水源污染或植被结构被破坏,其活动范围便会锐减,甚至导致局部种群消失。

而它们的再次出现也表明人们对这里的环境的保护起到了作用,很多濒临灭绝的生物都因此受益。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与退耕还林工作,许多原生林地正在恢复,为中国雨蛙的生存提供了新的空间。

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从前小时候随便捉的小动物,随手采的野草野花,现在有很多都成为了保护的对象,人们也都不会随意采摘。

即便不在保护之列,它们也都是生态中的一员,都有自己的价值,应该被爱护。

参考:

北青网《至少30年没见了!这里重现神奇物种》,2023-4-5
云南网《爱“吹”才会赢:雨蛙求偶记》,2024-7-3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