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骂李嘉诚的人应该主动站出来走两步,美国防长誓言夺回巴拿马运河管理权,如何保证巴拿马运河管理权?请唱高调的人拿出方案。”美防长赫格塞思的话音刚落,就有大批人蹿到水面上兴风作浪。



近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访问巴拿马时,宣称美国将从“中国影响力”下夺回巴拿马运河。或许赫格塞斯自己都清楚,这就是打个嘴炮,回去好给特朗普交差。



然而,很多人却把他的话当成了圣旨,并且直接将其假定为现实。然后借此抛出李嘉诚的话题,为其鸣冤抱不平。以下摘录部分内容供大家参考:



A君:缺了大德了,害得李嘉诚劳命伤财不说,自己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B君:李嘉诚拥有全世界,你拥有什么?有什么资格去骂李嘉诚?



C君:一个逃港的商人对家乡的教育和医疗做出伟大的贡献,谁都比不上李先生!

这些话看上去好像颇有道理,想反驳又不知从何说起。



于是,有网友没有直接回应这个问题,而是将自己近日发现的怪相发了帖:境外势力的水军真多啊,今天刷到好多发这种东西的。不料,他又遭到多人围攻。



那么,刚哥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1、这是非常典型的”议题嫁接“手法。

原帖将"骂李嘉诚"与"巴拿马运河管理权"两个毫不相干的议题强行捆绑,暴露出典型的逻辑错乱。这种"议题嫁接"手法通过制造虚假关联,既转移公众对核心问题的关注,又为阴谋论创造发酵空间。

李嘉诚作为商业个体,其行为自有市场规则与法律规制;而巴拿马运河作为国际水道,其主权归属早已在国际法框架下尘埃落定。将二者混为一谈,无异于用厨房纠纷否定交通规则,其逻辑基础已然坍塌。



2、近期密集出现的此类言论,呈现出认知战特征。

首先,‌虚假信息模板化‌。即套用"某国威胁论+历史领土纠葛"的固定叙事框架,刻意唤醒民众对"门罗主义"的历史记忆,制造地缘危机迫在眉睫的假象。

其次,‌证据链虚空化‌。所有指控均未提供可验证的官方文件、会议纪要或外交照会,仅以模糊的图片或者未经官方证实的内容作为信息源。

据CNN报道,巴拿马总统府发布的西班牙语版本写道:“赫格塞思部长承认巴拿马对巴拿马运河及其周边地区拥有的领导地位和不可剥夺的主权。”

最后,‌议程设置规律化‌:此类帖子多选择在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美国中期选举临近等敏感时段集中投放,明显服务于转移国内矛盾的舆论操控需求。

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其传播学陷阱:通过设置"唱高调的人拿出方案"的伪命题,将正义的声音污名化为"空谈",实质是否定规则性解决方案。



3、美国若实施"夺回"行动,将构成三重违法行为。

‌其一,依据《联合国宪章》第2条‌规定,明确禁止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国家领土完整与政治独立。美防长赫格塞斯作为国家意志的延伸,其威胁性言论已涉嫌违反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

其二,‌依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26条‌:确立"条约必须遵守"(pacta sunt servanda)原则。美国作为条约缔约国,任何单方面推翻已生效四十余年的运河条约的行为,都将构成国际法上的重大违约。

‌其三,依据《美洲国家组织宪章》第19条‌规定,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领土扩张。巴拿马作为美洲国家组织创始成员国,其领土主权受区域性法律特别保护。



这种言论暴露出对国际法体系的公然蔑视。1977年《托里霍斯-卡特条约》明确规定运河主权完全移交巴拿马,美国在1999年12月31日按期完成撤退,这是全球见证的国际法律事实。任何"夺回"主张都是对国际条约神圣性的亵渎,更是对巴拿马主权的赤裸裸侵犯。



4、李嘉诚问题与运河管理权本质不同,具有不可通约性。

将李嘉诚商业行为与运河主权问题强行类比,暴露出对现代文明基本规则的认知错位。企业家的市场行为受公司法、反垄断法等商事法律规制,其争议应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而国家主权问题绝对排斥任何私力救济。

即便某些商业行为引发道德争议,也与国际水道管理权这种涉及国家主权的根本性问题存在本质区别。这种类比实质是将国际贸易规则降格为街头斗殴逻辑,既亵渎了现代法治精神,也低估了公众的理性判断能力。

历史判例更具警示意义:1989年美国入侵巴拿马推翻诺列加政权,国际法院随即在"尼加拉瓜诉美国案"中裁定其违反国际法,导致美国赔偿2.17亿美元。若今日再行故伎,不仅面临更严厉的国际制裁,更将动摇美元霸权的法律基础。



美国的霸权主义不会得逞,而出卖祖国利益的投机资本更不会得逞。任何企图通过网络或者重塑形象的洗白,倒还不如坐下来认真反思,以实际行动来补救来得更有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