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洞头融媒
爆料加微信 :kkwz0577 、WZSK1112
商海返乡 实干兴村
他们从群众中来,与群众同心同行;他们工作在第一线,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在过去的一年,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心系发展、情牵民生,汇聚民意、凝聚力量,在推动洞头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百姓茶坊》特别推出系列访谈节目《走近代表委员》,聚焦代表、委员的使命担当,通过追随他们履职的脚步,倾听他们的履职心声,展现他们的履职风采。
本期《百姓茶坊》邀请到的嘉宾是洞头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区大门镇豆岩村党支部书记姚海荣。在外创业的他满腔热情回村任职,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新征程。一起来了解他是如何践行委员使命,用实际行动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的。
嘉宾简介
姚海荣,洞头区第九届政协委员、洞头区大门镇豆岩村党支部书记。
曾获浙江省文明家庭,浙江省最美家庭,浙江省文化示范家庭,洞头区三变战略先进个人、花园港城先进个人等荣誉。
Q1
谈返乡担任村支书的原因
最终决定回来的原因是反哺家乡的情怀。家乡的发展有需要,我就想回来尽一份力,便毅然决然地回乡担任豆岩村党支部书记,开始了这场“二次创业”!
Q2
谈如何利用在外经商积累的资源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作为豆岩村党支部书记,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任。积极利用曾在外经商的人脉与资源,带领支部主抓经济建设。2024年初,成功对接在外企业家回村创办了“浙江豆岩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共富工坊项目,年产值预期将达2000余万元,带动村民就业20余人,村集体增收14万元。目前还在和其他在外企业家对接,鼓励他们回家投资。我将积极寻找并抓住发展机遇,持续为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Q3
谈这两年豆岩村的变化
通过努力,豆岩村取得了一些进步。比如在居家养老、老年助餐、环境卫生、消防安全、村庄面貌及乡村文化等方面都有了起色,逐渐步入了“生态美、人心齐、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轨道。村民生活比以前好了,但他们还有更高的期待,我希望和大家继续共同努力,将家乡建设得更好更红火。
Q4
谈在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生活方面做的工作
我认为让村民们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到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中,才能转变传统观念,助力村庄更好地发展。
公共文化建设方面:新建户外LED大屏,放映本土传统戏剧、时事新闻等,为村民提供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经常利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及进村入户等时机,开展模范事迹宣讲等教育活动,推动广大村民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在群众体育发展方面:向上积极争取了一批体育器材,划分专门的运动区域,让村民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Q5
谈从在外创业到当村干部角色转换的感受
当村干部和做企业很不一样,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感情账。但也有相同之处,就是都要想办法赚钱,一个是为村里赚钱,另一个是为自己赚钱。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回到了年轻时候的创业时光,虽然很累却很充实,很有奔头。
Q6
谈作为政协委员在履职过程中关注的问题
我把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精神作为自己的治村法宝,对大门镇打造“山海同治,共富乡村”——共富乡村试点项目建言献策,提出利用豆岩村山海兼胜、风光旖旎且拥有活力海港的天然优势,通过岸线提升、堤坝整治等途径,打造活力海港码头休闲区。该共富乡村试点项目入选了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名单。另外,我还非常关注怎样有效利用好农村文化礼堂。
接下来,我将持续了解民情民意,确保提案和建议能够反映群众的真实诉求和期望。
Q7
谈在实践中如何精准“把脉”群众需求
作为村干部和政协委员,我更应该主动亲近群众,做群众的知心人,为群众谋幸福,为家乡谋发展。
上任以来,我对村内常住近500户人家进行走访,了解大家的困难和需求后再逐一列清单解决。平日我也喜欢和村民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想法。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设立意见箱等方式,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诉求,特别是关于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整治、政策落实等方面的问题。
Q8
谈通过深入基层调研查找到并解决的问题
我在村内安全巡查过程中,发现两条破旧村道长满青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立即启动村道修缮工程,将“苔藓路”换成了适合村民出行的石板路,并增设了栏杆扶手;免费为16位行动不方便老人安装无障碍设施;发挥政协委员工作室的影响力,吸引众多乡贤、社会组织等为村里老年食堂捐款、捐物,保障村里的高龄老人就餐;带领村两委班子经常走入困难群众家中了解情况,为其申请适合的救助政策,还为居住条件较差的困难群体实施漏水修缮、申请善居改造等。
Q9
谈如何让“脚下沾泥土,提案有温度”的风格持续深化
作为政协委员,我始终坚信:提案的温度来自脚底的泥土、心中的责任。未来,我将持续践行“行走式调研”,让提案更接“地气”。作为村干部,今后我要多向优秀的村和村书记学习,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员队伍管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我的责任与期待!
Q10
想对在外乡贤说的话
家乡的土壤永远值得耕耘!这里或许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但有最真实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乡村振兴不仅需要资金、技术,更需要情怀和坚持。期待更多的“归雁”加入,一起把家乡建成更好的栖居地!
“常怀爱民之心,常谋富民之策,常施利民之举”。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姚海荣委员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发力,用脚步走遍了豆岩村的各个角落。他用一条条建议,一次次协商,一次次监督落实践行着政协委员的为民情怀。以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认真履行着豆岩村村支书职责,既是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也是乡村振兴的“引路人”,让越来越多村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就在身边,委员离自己很近”。
有爆料扫码加小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