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只需要点击上方的蓝字《梅州V生活》关注即可
农家庭院错落有致、乡村道路宽阔洁净、产业发展热火朝天……初春时节,记者走进丰顺县留隍镇大坪村,近距离感受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蝶变之美。
近年来,该村聚焦产业发展、风貌提升、民生项目等领域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科学谋划发展思路,真正让生态增值与村民增收同频共振,奋力将“规划图”变成了可摸可触的“实景图”,助力乡村振兴。
春茶飘香
漫山茶绿变“金叶”
在大坪村放眼望去,青山绿水之间,建筑风格各异的民居错落有致,红花绿植、生动墙绘点缀其中,村广场健身设施一应俱全……这一切都是大坪村改善人居环境带来的成效。
“美丽乡村建设,给大坪村带来了美丽蝶变。”行走在大坪村的田间地头,该村党支部书记林深成告诉记者,大坪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培植现代产业、整治人居环境、创新社会治理等多种方式,实现村庄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华丽转变。
“村里的‘颜值’真是越来越高,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屋装扮得既干净又漂亮,大家都说想不到农村能变得这么美。”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张新东赞不绝口。
茶农忙碌的身影与茶山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观,大坪村还以其甘甜的茶叶闻名遐迩。
翁建民,是大坪村茅坪的外出乡亲,已在商海起伏数十载。他,始终牵挂家乡的绿水青山,毅然决然返乡创业。
2006年,翁建民回乡开山种茶,成立大坪顺兴源茅丰顶合作社,并成功注册“茅丰”商标,将一片荒山打造成标准化生态茶园。
“这里的土壤富含有机质,高海拔的云雾环境,使得茶叶氨基酸含量高,赋予其清香爽口的特质。尤其是明前茶,芽叶肥壮,滋味鲜爽。”谈起茶产业发展,翁建民感触颇深。近年来,他带领村民致力于提升种茶制茶水平,让茶叶得到众多顾客的青睐。
如今,大坪村茶园面积比原来增添了2000亩。
一片茶叶
托起乡村振兴路
攀着蜿蜒的山道,记者来到顺兴源茶园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树在春日暖阳下拔节生长。清晨的薄雾中,来自本村的翁大姐弓着腰,指尖在茶垄间轻快跳跃,一芽一叶的嫩尖转眼落入竹篓,让春天的第一抹新绿抢“鲜”上市。“采茶一天能挣到150元,还在家门口,特别的好。”她擦了擦汗,笑得朴实。
在大坪顺兴源茅丰顶合作社基地,数十名像翁大姐一样的村民正忙碌着,他们的指尖与茶芽的触碰,悄然叩开乡村振兴的大门。与此同时,在该合作社茶叶加工厂,现代化的制茶设备正高速运转,工人们忙着将新鲜采摘的茶青进行摊晾、杀青、揉捻、烘干。
制茶师傅忙碌而有序的身影在机器间穿梭,对刚采摘的鲜芽进行深加工。
翁建民介绍道,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统一供苗、统一指导、统一回购的订单模式,建成1200平方米现代化生产车间。“目前,基地茶园面积500多亩,年产量8000斤,带动周边200余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余元。”翁建民如是说。
翁建民表示,下一步,将打造“茶研学基地”,计划种植樱花,让游客春赏樱、夏避暑、秋制茶、冬品茗,一年四季皆可体验生态之美。并建设茶博馆,联合周边村镇形成“茶樱产业带”,深化“茶文旅+康养”模式,提升茶产业综合经济效益,让更多的乡亲共享绿色红利。
近年来,留隍镇通过引进茶企、培育经营主体,组织技术培训、提供科学管护指导等方式,提高茶农的种植管理水平。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帮助广大茶农在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都能获得稳定的收入,真正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全镇茶叶种植规模近万亩,预计产量达50万斤、年产值5000万元。”留隍镇党委书记许能洪表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大坪村茶叶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