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买空调、冰箱、洗衣机的时候,肯定见过这张神秘的红绿贴纸。
这其实就是家用电器的能效分级标识,像脖子哥这么顾家的男人,都是按这个标识来挑电器的。不管最后能省多少电,反正吃不了大亏。
但现在,逆天的事情来了,能效标识可能也要贴在新能源汽车身上了。
前几天何小鹏发了一条微博,说自己旗下的 P7+ 和 MONA M03 都拿到了一级能效认证。这玩意儿和电器上的能效标识几乎一毛一样,从绿到红,一共分成了五级,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细分了行车、空调、驱动、补能这个铁人四项。
而后没多久,乐道也发布了这个消息,L60 也是四项全优的一级能效车型,还附上了一张证书。
但问题是,这玩意到底是哪冒出来的?
脖子哥追根溯源研究了一会儿呢,发现是这么回事。
这个电车能效评级不是来自评价家用电器的中国能效标识管理中心,而是出自另一个机构——中国汽车能效开发与检测认证联盟(简称能耗联盟)。
说实话,就算业内人士,估计也对这个联盟不熟,因为它是去年 9 月才成立,主要成员是俩,一个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汽研),另一个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大伙儿别看这有个中国汽研,它其实不是咱们想的那个中汽研。要知道,中汽研的全称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也就是批发 C-NCAP 五星的那个机构,而中国汽研是一家上市公司 [601965] ,更多是给行业或企业提供咨询和标准。
所以这份电车能效评级,并没有像电器能效评级一样有那么强的权威性,将来也不会强制要求所有车企,评分较低的车型完全可以不认可这个结果。
不过,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说这份能效分级就没有意义。我们先看看这个能效联盟到底测出了啥,又是怎么测的。
到目前为止,能耗联盟测了 12 款车型,具体结果就在下面这个表。
这个能效分五个等级,1 到 5,数字越小代表越好。我这一眼下去,12 个车都是 1 级和 2 级能效,表现的还都挺好。
也分了行车、空调、驱动、补能四个大类,想要全拿四个 1 级也不容易,除了小鹏、乐道那几个车,四项全拿到 1 级的还有大众 ID3、ID4.X 和极狐阿尔法 T5 ,另外多多少少都有点小毛病。
最尴尬的算是丰田 bZ3,12 款车里,就你一个整车 2 级,四项里有三项 2 级,和这些车放一起,不得脚趾头扣地?
但话说回来,这玩意儿是怎么测出来的,其实是个谜。比如速度跑多少测行车能效,没说。空调多少度测空调能效也没说,就只给个结果,有点懵。
根据能耗联盟的说法,他们这套东西是按着中汽中心那边的一套客观的分级标准搞的。
比如《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写了很具体评级方法,要达到 1 级,就需要稳态效率在 80% 以上,瞬态效率在 84% 以上。关于驱动能效,应该是按着 GB/T 36980-2018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来的,这里规定了不同整备质量下,电车能耗的上限。
但是上面这些标准或者国标,其实是需要车企在造车的时候就把这事做好。
所以,我觉得这次能效分级这个事,没准是想像当年家电能耗分级那样,让消费者买车的时候能够直观的知道这个车能效表现咋样。
就像之前何小鹏说的,他早些年买冰箱的时候,被高能耗冰箱给坑了,所以他想到让汽车也贴个这玩意儿,以防大家买错。
不过,对家电来说其实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能效分级,把标准落实下去,以此达到整顿行业的作用。
比如空调行业有一个非常简单、具体的能效国标,也就是 GB 21455-2019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对于热泵型空调来说,要达到 1 级能效,就需要在一定功率的前提下,达到对应的能效比,比如功率大于 4500W ,能效比要大于 5 。这就代表你每用 1 度电,必须搬运 5 kWh 以上的热量。
但过去有很多空调厂商宣传 “ 能效比突破 XX ” 、“ 比传统空调省电 XX% ” 等等,由于缺乏更具体的监管,以至于厂家自行标注的能效,甚至要比实际虚高 30%-50% 。宣传口径不统一,看参数又不太容易看得懂,所以大伙儿很容易被虚假营销口号给坑了。
而做成能效分级,一方面,是把看不懂的参数简单喂给大家,另一方面,也是强制统一标准,这样虚假宣传就无处遁形。
特别是一些地方出台政策,补贴高效能产品,三级以下禁止售卖等。所以在分级体系出台后,倒逼空调企业技术升级,低端产品也就被迫退市,市面上就逐渐看不到三级以下的产品了。
但是说回汽车行业,其实基本已经不存在“虚假营销口号”这种现象了。因为国家早在车企造车的时候,就把这个事用标准和国标卡的死死,缺乏像当年家电行业一样的背景。
比如咱们最关心的就是驱动能耗,它已经有比较严格的测试标准和参数,比如最常见的是 CLTC 和 WLTC 标准下的百公里电耗,虽然这个参数和咱们实际使用有一定出入,但因为是同一套标准,基本已经规避了参数造假的可能。
过去为了整顿新能源车的各种乱象,让标准落到实地,政府也出台了积分政策,规定了电车的电耗必须按照一定公式计算积分,打击了滥竽充数的产品。
所以,汽车行业其实已经规范化了,无非就是标准的可视化上还差点意思。
能效分级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可能远没有家电行业这么大的意义。这套标准真正有用的,除了让大家更直观的理解一台车的能效之外,可能也就是细化空调和补能上能耗标准的欠缺。
这也难怪,那个测试表里出现的 12 台车,最次也是个 2 级,不会出现 5 级这种夸张的能效分级,我估计这车要是评个 5 级可能早拉回去重新搞了。
所以这玩意,没准车企门以后都会拿车搞一下,然后再发布会给大伙直观的展示一下:哎,我是绿的哈,放心买。
不过话说回来,有这功夫咱能不能把那个 CLTC(吹拉弹唱)续航给好好整实在一下,优化优化测试工况,这玩意现在着实有点虚。
撰文:TC
编辑:脖子右拧 & 面线
美编:子曰
图片、资料来源: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36980-2018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
GB 21455-2019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