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
本文为虚构创作,人物及情节纯属虚构,与现实无关。文中涉及的医疗护理内容仅为情节服务,不可作为专业参考。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叙事辅助。
特此声明。
——当照护变成依赖,当孤独遇见温柔
---
(一)
陈静第一次见到周默,是在一个下着细雨的午后。
她刚做完第三次化疗,头发掉得厉害,不得不戴着那顶米色的针织帽。镜子里的女人瘦得脱了形,眼窝深陷,颧骨突出,46岁的年纪,看起来像60岁。
"这是周默,有八年三甲医院护理经验,特别擅长术后康复。"家政公司的经理介绍道。
站在门口的男人约莫35岁,个子很高,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黑色休闲裤。他的手指修长干净,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这是陈静注意到的第一个细节。
"陈女士,您好。"他微微欠身,声音低沉温和,"我会尽力让您舒服一些。"
陈静别过脸去,看向窗外。雨滴顺着玻璃滑落,就像她心里无声的泪。
---
(二)
周默来的第一天,就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家带来了变化。
他重新整理了药柜,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区分早晚用药;他在陈静的床头放了一个小铃铛,"夜里不舒服就摇一摇,我马上过来";他做的饭菜虽然清淡,却总能勾起她久违的食欲。
最让陈静意外的是,周默会弹钢琴。
某个疼痛难忍的深夜,她摇响了铃铛。周默进来时,看到她蜷缩在床上,脸色惨白。
"能...能给我弹首曲子吗?"她虚弱地问。
周默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走到角落那架尘封已久的钢琴前——那是陈静女儿小时候用的,自从女儿出国留学,就再没人碰过。
《梦中的婚礼》的旋律在黑暗中缓缓流淌。陈静闭上眼睛,感觉疼痛似乎减轻了些。
---
(三)
三个月后,陈静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好转。
她能自己走到阳台晒太阳了,偶尔还能在周默的搀扶下到小区花园散步。邻居们都夸她气色好多了,说她请了个好护工。
没有人知道,每个被疼痛折磨的深夜,是周默握着她的手,轻声给她讲各地的风土人情;没有人看见,当她因为化疗副作用呕吐不止时,是周默跪在地上,一点一点擦干净地板,再端来温水给她漱口。
更没有人知道,在某个特别难熬的夜晚,陈静在止痛药的迷蒙中,紧紧抱住了周默的腰,像个溺水的人抓住最后的浮木。而周默,轻轻拍着她的背,直到她入睡。
---
(四)
女儿林妍回国那天,一切都变了。
"妈!你怎么瘦成这样?"林妍一进门就红了眼眶。她转向周默,眼神里带着审视,"你就是那个护工?"
周默点点头,安静地去厨房准备茶水。
林妍翻看着母亲的病历和用药记录,眉头越皱越紧。晚上,她把周默叫到书房。
"这些药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剂量比我走之前增加了?"
"这是医生根据陈女士的情况调整的。"周默平静地回答。
"是吗?"林妍冷笑,"那这个呢?"她举起手机,屏幕上是一张周默扶着陈静去卫生间的照片,角度刁钻,看起来暧昧不清。
周默的脸色变了。
---
(五)
第二天,林妍辞退了周默。
"妈,这种人我见得多了,就是冲着钱来的!"林妍一边收拾周默的东西一边说,"你知道他家在哪吗?知道他真正的底细吗?"
陈静坐在窗前,看着周默默默收拾行李的背影。她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周默走的那天,下着和来时一样的细雨。他在门口停顿了一下,没有回头。
"周默!"陈静突然喊住他。
他转身,看见这个倔强的女人眼里含着泪。
"谢谢你...这段时间的照顾。"
周默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撑开伞,走进雨里。
---
(六)
周默走后,陈静的病情急转直下。
她拒绝吃林妍找来的新护工做的饭,夜里疼得厉害也不肯按铃叫人。一个月后,她再次住进了医院。
某个深夜,林妍在整理母亲的东西时,发现了一本日记。
"今天又吐了,小周煮了姜茶,说这是他奶奶的方子..."
"夜里腿抽筋,小周按摩了一个小时..."
"他今天弹了《献给爱丽丝》,我说太难过了,他答应明天弹欢快些的..."
最后一页写着:
"我知道这样不对,但我多希望,他能一直陪着我..."
林妍的手颤抖起来。
---
(七)
医院的白炽灯刺得人眼睛发疼。
陈静躺在病床上,呼吸微弱。林妍握着她的手,泣不成声。
"妈...我错了...我已经找到周默了,他马上就来..."
陈静摇摇头,露出一个虚弱的微笑。
"傻孩子...妈妈不怪你..."她的目光飘向窗外,"只是...能不能...让他再弹一次...那首曲子..."
当《梦中的婚礼》的旋律在病房里响起时,陈静闭上了眼睛。这一次,她的嘴角带着笑。
周默的眼泪落在琴键上,而林妍终于明白——有些感情,超越了雇佣关系,超越了世俗眼光,那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对另一个温柔灵魂的,最纯粹的依赖与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