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这玩意儿,听起来就牛气冲天,现代军事里的高精尖装备,能在水下潜伏好几个月,干侦察、攻击、布雷啥的活儿。
可你知道吗?潜艇兵的生活,尤其是做饭这件小事,难到让人头皮发麻。
别看平时咱们家里炒个菜、炖个汤挺简单,在潜艇里,那真是步步惊心,弄不好还能要命。海底潜伏3个月,连剁根排骨都可能是玩命的事儿。
空间小得要命,厨房就是个“挤挤乐”
潜艇里空间有多小?几十平方米塞下几十号人,外加一堆设备,厨房那块地儿更是可怜,顶多几平米。
厨师在这巴掌大的地方干活,通道窄得转个身都费劲,头顶还低,站直了都得小心别撞头。旁边全是设备和管道,动一下都得小心,别磕着碰着。
设备也好不到哪去。潜艇厨房一般就配个电炉、微波炉、小冰箱。
电炉功率小,烧个水都慢吞吞,还得防着别起火。微波炉方便是方便,可一次只能热一点儿东西,效率低得让人抓狂。
冰箱呢?小得跟个玩具似的,能塞的东西有限,存点肉啊菜啊就满员了。这条件,做顿饭跟玩拼图似的,得精打细算。
存啥吃啥都得算计,剁排骨能害死全艇
潜艇任务一出去就是几个月,没法补给,食材全靠出发时带上的。所以,啥都能放时间长的优先,像罐头、脱水蔬菜、压缩饼干这种,能吃到任务结束。新鲜蔬菜水果?只能开头几天尝个鲜,时间一长就坏了,没戏。
营养还不能落下,潜艇上专门有营养师算每顿饭的热量和营养素,保证艇员有力气干活。可食材就那么几样,食谱翻来覆去就那点花样,吃得人直犯腻。想吃点新鲜的?做梦吧,条件不允许。
潜艇在水下潜伏,最怕的就是被敌方声呐逮住,所以得安静,贼安静。做饭这事儿,稍微有点动静都可能是致命的。切菜不能咔咔响,得用特制的静音刀,底下还得垫毛巾减震。
煮东西时锅盖得捂严实,别让蒸气嗖嗖跑出来。搅拌啥的更得轻手轻脚,勺子碰锅那声儿都能让人心跳加速。
说到剁排骨,这简直是潜艇里的大忌。骨头硬,剁下去那“砰砰”声在水下传得老远,敌方声呐一听就知道你在这儿。全艇几十号人的命,可能就因为这几刀没了。
所以潜艇上压根不会有排骨这食材,肉也都是处理好的无骨肉,谁敢冒险剁啊?
没明火、气味憋得慌,垃圾都没地儿扔
潜艇里不能用明火,太危险,全靠电炉子、微波炉这些。可潜艇的电主要给推进器、武器和氧气系统用,厨房能分到的电量少得可怜。
平时还好,到了战时或者“静默模式”,电更紧张,厨房基本歇菜,只能吃冷的,罐头、饼干凑合着填肚子。热乎饭?想都别想。但饭是冷的,厨房却是热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桑拿房。
不过,比起先前还是好的,以前中国学的是苏联的潜艇操作流程,饮食也学的那一套,就吃点面包牛奶,压根就没有正经饭吃。
潜艇里空气不咋流通,通风系统再好也有限。炒菜弄点油烟,或者煮点味道大的,气味散不出去,艇里空气质量立马下降,闻着都难受,时间长了还影响健康。
厨房有排风系统,能把烟味抽出去,可要是潜得深,怕暴露不敢用,厨师就得憋着,尽量少弄带味儿的菜。
陆地上做饭,垃圾随便扔,潜艇里可不行。水下几个月,垃圾得攒着,等浮上来再处理。空间本来就小,厨余垃圾还得占地方,厨师得把垃圾分好类,能压小的压小,不能发臭的赶紧处理干净。不然堆那儿,味道一上来,全艇人都得遭殃。
垃圾处理这块,各国招数不同。美国潜艇有时候直接高压喷出去扔海里,方便是方便,可污染海洋。中国潜艇讲究环保,垃圾全攒着,回来陆地上处理。虽然占地方,但对海洋影响小,挺接地气的做法。
潜艇厨师不好当,做饭还得哄人
潜艇厨师不是谁都能干的,得专门培训。除了会做饭,还得学怎么控噪音、管电力、处理垃圾。培训时有模拟舱,练在小地方操作,各种突发情况都得会应付。考不过,上不了艇。这工作技术含量高,压力也大。
潜艇里待几个月,谁都烦,厨师也不例外。空间小、光线差、空气闷,容易让人抓狂,厨师还得扛着压力给全艇人做饭。
饭不好吃,大家伙儿还不乐意,抱怨几句,厨师心里更堵。更别说任务紧张的时候,吃得不好直接影响士气,这责任可不小。
别看条件差,潜艇兵的伙食标准其实挺高,毕竟环境苦,得靠吃的补补。任务开头还能有点新鲜菜,肉啊水果啊还能凑合着做几顿好吃的。
后来就全是罐头、脱水食品了。厨师得使出浑身解数,把这些玩意儿整出点花样,比如罐头肉炖脱水菜,饼干抹果酱当甜点,有些时候还会存点馒头、番薯,尽量让大家吃得下去。
战时更惨,吃的简单化,速食为主,油腻辣的都不行,怕影响状态。饭量还得控制,免得打仗打一半没吃的,那就真抓瞎了。
做饭难,潜艇兵更难
潜艇里做饭,难在哪儿?空间小、食材少、噪音不能有、电不够用、气味散不了、垃圾没地儿扔,心理还得扛得住。剁根排骨都能要命,这活儿真不是人干的。
除了做饭,潜艇兵日子也不好过。睡觉的地儿就一小床,翻身都费劲。没有阳光,全靠灯,时间长了生物钟乱套,睡都睡不好。空气湿乎乎的,温度还忽冷忽热,适应都得花时间。
艇兵几个月就这么熬着,吃不好还得干活,任务还得完成。这些人,真不容易,没他们默默撑着,国家安全哪来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