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酒中国菜走进中国天然橡胶协会特林兵博物馆:以美食为媒,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
**——从“特林兵”橡胶史诗到现代农业国际化的文化共振**
2025年4月12日,中国天然橡胶协会特林兵博物馆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世界酒中国菜广东农垦有机品荐宴”。活动以“特林兵精神”为内核,通过美食文化与红色历史的交融,展现广东农垦从“向热带雨林要橡胶”的创业壮举到现代农业国际化的辉煌成就,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历史回响:特林兵的血性与橡胶史诗
1952年,为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天然橡胶的封锁,党中央作出“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天然橡胶基地”的战略决策。近两万名解放军官兵秘密组建特种林业兵(“特林兵”),挺进雷州半岛、海南岛等热带地区,开启“向热带雨林要橡胶”的征程。在无技术、无经验、无气候适应性的极端条件下,特林兵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攻克橡胶树北移种植技术难题,将巴西三叶橡胶树的种植纬度从北纬17度推进至24度,创造了世界植胶史上的奇迹。这一壮举不仅奠定了中国天然橡胶自给自足的基础,更铸就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特林兵精神,成为广东农垦红色基因的核心。
文化传承:特林兵博物馆的使命与荣光
作为特林兵精神的守护者,深圳市兵博创客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勇耀——一位特林兵二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军垦兵团的摄影记者——自筹资金创办了“中国特林兵博物馆”。馆内珍藏数万件文物、照片及影像资料,从锈迹斑斑的开荒锄头到泛黄的植胶日志,从军垦战士的戎装照到橡胶林建设场景的沙盘模型,全景式还原了特林兵“战天斗地”的峥嵘岁月。博物馆通过实物、音像、影像等资料,了解和研究并展示中国天然橡胶种植业从无到有,成长发展为世界橡胶大国、强国的历史。
陈勇耀表示:“每一件展品都是特林兵用生命书写的史诗。我们希望通过博物馆,让年轻一代铭记‘橡胶强国梦’背后的牺牲与奉献,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凭借对公益事业的贡献,博物馆2017-2018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贡献奖”,陈勇耀本人被授予“和平大使”称号。
现代交响:广东农垦的产业振兴与全球布局
今日的广东农垦,已从“橡胶拓荒者”蜕变为跨国现代农业集团。集团以334万亩土地为画布,绘就天然橡胶、蔗糖、南药、乳业等多元产业图景:
- 战略资源保障:国内外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超200万亩,年加工能力150万吨,占全球产量7%,产品获新加坡、东京、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认证,稳居世界行业前列。
- 现代农业引领:建成全国最大甘蔗机械化种植基地,机制糖产量占广东半壁江山;燕塘乳业产品指标优于欧盟标准,菠萝出口日新等国,生猪年出栏能力168万头,彰显“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实力。
- 乡村振兴实践:依托45家国有农场,每年供应优质种苗超1000万株;发展农垦特色旅游,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创新金融支农模式,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
品荐宴:舌尖上的红色传承与全球对话
活动现场,“世界酒中国菜品荐宴”将特林兵精神与现代农业成果巧妙融合。宴席以广东农垦特色食材为核心,搭配世界名酒:
- “北纬24度”红酒:选用湛江产区赤霞珠葡萄酿造,致敬特林兵突破北纬17度的植胶壮举;
- “南药养生宴”:以广垦南药基地的化橘红、广藿香入馔,展现中医药与美食的跨界创新;
- “丝路风味”套餐:融合泰国榴莲、柬埔寨香米等“一带一路”沿线产品,呼应广东农垦海外49个项目的全球化布局。
世界酒中国菜(全球)组委会主席、百诺基金执行董事李飞在致辞中表示:“品荐宴不仅是味觉盛宴,更是红色文化与现代农业的对话。我们以美食为媒,向世界讲述中国农垦故事,传递乡村振兴的中国方案。”国际荐酒师(香港)协会广州办事处副主任、智远科技投资董事长唐远明则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角度,强调地理标志产品对国际产业协同的桥梁作用。
政企协同: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特林兵博物馆馆长陈勇耀农垦文创乳胶负责人刘达生共同展示了“胶园晨曲”乳胶系列产品,该品牌依托特林兵历史IP,将天然乳胶与红色文化结合,开发出健康睡眠礼品,助力退役军人及老区群众增收。世界酒中国菜(深圳)战略委员会副主席、深圳市中晟实业投资公司总裁沈立贤提出,未来将通过“地标产品+文旅”模式,推动广东农垦与意大利普里米蒂沃葡萄酒等国际资源的深度联动,打造跨境产业生态。
未来展望:从“橡胶王国”到“农业航母”
站在新时代起点,广东农垦正以“1339”工作部署为蓝图,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特林兵博物馆作为精神地标,将持续赋能乡村振兴,而“世界酒中国菜”等文化IP的打造,则为农业品牌注入国际视野。正如陈勇耀所言:“特林兵的血性与农垦人的创新,必将让中国现代农业在世界舞台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