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7日,在广州政协小组的一场讨论会上,气氛极为紧张严肃。
与会的各位领导,除一个人外,其他人都一言不发,而发言的那个人,不仅情绪激动,而且言语间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当时的铁道部。
从他的话里话外,都能听出一个观点:铁道部应该为前段时间所发生的重大灾害和事故负主要责任。
事实上,也正因为这个人的这番言论,才最终导致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乃至于直接改变了中国铁路运输的格局。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郭锡龄,而这次会议的导火索,则是20辆内燃机车。
01
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一句俗语:“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种大树。”
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中国人对于交通便利的执念,其实这也难怪,毕竟中国的疆域实在是太辽阔了,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漫长距离,如果没有便利的交通支撑,很多事情根本做不成。
所以从近代开始,当火车引进了中国以后,它几乎第一时间就成为了全中国人民出行的首选:速度足够快,同时也足够方便,更重要的是还能携带大量物资,性价比这方面简直是拿捏住了。
当然,那个时候中国人使用的还是从国外进口的蒸汽机车,在火车技术研发这方面,毕竟还是西方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新中国建立前,国家整体处在动荡之中,也没有足够安稳的环境来进行国产自研,这一切一直到了1952年才宣告终结。
在这一年,新中国自主研发出了第一台国产的蒸汽机车“八一号”,后来又陆陆续续出现了解放型、建设型、前进型等等型号的蒸汽机车。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中国的铁路运输行业,就基本上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了,配合上大批量新修的铁路,中国人终于实现了四通八达的梦想。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蒸汽机车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出来:首先是蒸汽机车的热效率非常低,大概只有只有5%到9%的转化率,而且每到新的站点,就要大量补充煤炭和水,对燃料的消耗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更要命的是,蒸汽机车的锅炉风险性还非常大,稍有不注意,就有爆炸的可能。
所以蒸汽机车在国内全面使用了没几年,国家就开始考虑要对火车技术进行更新换代了。
02
替代蒸汽机车的就是内燃机车。
跟蒸汽机车主要靠烧煤来产生机械能驱动蒸汽机不同,内燃机车是依赖柴油在气缸燃烧,来驱动内燃机使列车前进。
内燃机车相比蒸汽机车其实是有非常明显优势的:
首先内燃机车对于能源的使用率是远远大于蒸汽机的,极大程度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其次内燃机的动力输出更加稳定,不需要像蒸汽机车那样,每次路过一个站点,就要停下来补充燃料,时间成本上花费的也更少。
更重要的在于内燃机车相对来说安全系数远远高过蒸汽机车,要知道蒸汽机车根本就不能少了人去看管锅炉,一时松懈就可能酿成惨剧,但是内燃机车就没有这种问题。
所以在研发出了第一台国产蒸汽机车后仅仅过了6年,1958年,我们就突飞猛进地研发出来第一台国产的内燃机车“巨龙号”,随后在突破了技术壁垒后,国内的内燃机车也频频落地开花:东方红型、北京型、东风型……这一系列内燃机车,几乎在数十年时间内,保证了国内的人员和物资的流畅运输,对中国的工业建设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其实铁路列车技术的更新换代,伴随着的也是驾驶员的更新换代,不过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的驾驶技术,在培训时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困难,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第一批蒸汽机车驾驶员,几乎都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经历了两种列车类型的变革,蒸汽机车全面投入使用后没几年,就基本上全被内燃机车取代了,当时的驾驶员们年龄并不大,让他们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再去学一门新的技术,也谈不上有多么困难。
不过这一切在90年代后,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03
9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渐掀起了淘汰内燃机车的浪潮。而中国在这股浪潮中,算是赶上了潮流,开始大力推行电力机车的使用。
那么为什么要淘汰已经使用了三十多年的内燃机车,转而全面电气化呢?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内燃机车的驱动,需要充足的石油资源,但中国向来不是一个产油国,甚至可以说石油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都算是比较稀缺的。
内燃机车如果继续使用下去,势必会进一步消耗本来就不算丰富的石油资源。
而且内燃机车对于环境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90年代中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节点,许多化工企业已经开始造成了大面积污染,如果再保留内燃机车,环境问题只会雪上加霜。
所以从1994年开始,中国就研发出了韶山型电力机车投入使用,1997年更开始了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到了千禧年,先锋号电力动车组、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也开始相继投产并进行使用,中国的列车更新换代频率,是越来越快了。
然而,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有的人却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谁呢?
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那些内燃机车的驾驶员,这些驾驶员开了一辈子内燃机车,甚至其中有不少人还曾经开过蒸汽机车,年轻的时候自然什么都好说,学东西也足够快,可是到了90年代、00年代,都已经是四、五十岁的人了,突然一下子需要他们更新换代去使用新的车型,他们的学习能力,其实已经跟不上了。
于是不少地方的铁路集团,就开始为了安置这些人发愁:保留他们吧,未来显然不需要太多内燃机车了;但是如果安排他们去培训,他们学电力列车的能力又不如年轻人,出于降本增效的目的,还不如直接录取一批年轻人进来开车,直接上手就是电力列车驾驶技术,年轻人学东西以及接收能力可是要快得多。
结果在这件事上,广铁集团开了个坏头。
他们不想保留这些老师傅,于是便强行安排老师傅参加培训,如果培训不过立刻转岗,而且表面上给你留着岗位在,但不给你发工资,基本上就等于逼着你辞职。
不少老师傅一看这个架势,受不了窝囊气:自己也算是为集团辛辛苦苦奉献了一辈子,怎么到最后就被卸磨杀驴了呢?最终大批老师傅辞职离开了广铁集团,而此时的广铁还在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不费吹灰之力,把累赘和包袱给卸下来了,聪明着呢。
其他地区的铁路集团,做得倒没有广铁这么绝,不过也的确有不少原来是开内燃机车的老师傅陆续失业,毕竟从这时候来看,内燃机车被电力机车淘汰也是时代的必然,谁也改变不了,直到00年代初,全国上下大部分的铁路,都已经电气化了,电力机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那么,内燃机车的时代真的过去了吗?
04
2008年1月份,向来温暖的南方,突然遭遇了一场百年难得一见的特大雪灾。
这场雪灾大到了什么程度呢?南方大量的变电站和输电塔都被冻坏甚至压垮了,南方不少省份甚至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大规模的停电,连不少手机都没了信号,要知道那个时候移动通信已经开始在全国普及,这时候手机打不通电话,亲人朋友之间失联,那真是相当焦虑的局面。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2008年的除夕在2月6日,所以一年一度的春运,开始的也非常早,到一月底的时候,几十万外来务工人员已经齐聚各地火车站,准备回家过年,其中又以广州站的人数最为众多,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却得到了一个消息:火车无法发车。
为什么无法发车呢?原因很简单,整个广州站此时采用的列车都是电力列车,有且仅有一辆内燃机车,而这场突如其来的雪灾,毁掉了广州周边几乎所有的电力传输设备,这下子电力列车没有能源,一步都动不了了。
虽然已经组织了大量人员去抢修,但是抢修也需要时间,在这个阶段怎么办呢?广铁集团第一时间派出了大量人员前往广州站进行安抚,还发放了不少饮水和食物,虽然暂时安定住了人心,但始终也不是办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通设备的修复还是遥遥无期,可广州站的人却越聚集越多,到了1月29号的时候,整个广州站已经来了整整40万人,这是个什么概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