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的大洋上,杳无人烟,却又危机四伏。
在利益的诱惑下,原本温良的人性被撕碎而后扭曲,最终在屠刀下,酿成一幕幕令人无法直视的惨剧。
33位船员,22位遇难,有6个人甚至直接被抛尸大海。
而这一切耸人听闻的真相,发生在2011年的6月份,一艘来自于山东荣成的渔船之上,在远离祖国的拉美智利海域,血腥的屠戮,即将拉开帷幕。
01
“靠山吃山,靠海食海”,依靠自己身边的自然环境,来获得生存的机会,这是华夏民族历经千年的智慧。
直到今天也不例外,比如山东的荣成市,这里有着整整500公里的海岸线,一直都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渔业港口。
因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的生计来源也多半以捕鱼为主,这是海洋给予的最大馈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东荣成附近的渔业,也开始逐渐遭遇了自己的滑铁卢,过度的捕捞已经让这个地区曾经丰富的水产濒临枯萎,无可奈何之下,荣成地区的渔民,也开始陆陆续续地向着远海进行作业。
离开家乡的时间越来越长,距离也越来越远,实际上远海捕捞也在一定程度上淘汰了相当一部分人,不过那些坚持下来的人,也都获得了足够丰厚的回报。
而在众多能够通过远海捕捞获取的水产中,最为渔民们所热衷,并且带来收益最大的,便是鱿鱼。
跟一般的海鲜不同,鱿鱼能够保存的时间更久,而且鱿鱼的鲜味儿也更独特,况且鱿鱼的数量也比一般的鱼类更多,所以在10年代的最初几年,整个荣成地区向国内其他城市输送最多的拳头商品就是它。
随着荣成的鱿鱼需求量越来越大,渔船也必然要驶向新的捕捞点,那么,未来主要可以去哪里捕捞呢?
经过多次的研究和考察后,荣成的各大渔业商贸公司,最终确定了要去拉美海域的智利附近,这片区域虽然身处拉丁美洲,但海水的温度较低,靠近太平洋的寒流,间接让这片区域的鱿鱼品质非常好。
但拉丁美洲跟山东毕竟远隔万里之遥,况且还是孤独地漂泊在船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儿,所以这个工作最开始,并没有获得很多人青睐。
于是乎一不做二不休,主要负责此事的鑫发水产品公司,便别出心裁地在网上登出了招聘的广告,那个时候的网络还是方兴未艾,懂得上网的人基本上也都是冲劲满满的年轻人,况且鑫发水产品公司还在自己的招聘广告上打上了极具诱惑力的标语:
“只要跟随船只出海捕鱼,哪怕一斤海鲜都收获不到,也会得到4.5万的底薪,而打上一公斤鱼,那么每位船员就会有2.5元的提成。”
按照一般远洋渔船捕捞海鱼的数量来看,每艘船轻轻松松都会有个一、两千吨的净容量。这么看来,每个人十几万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
于是在这则广告的诱惑下,陆陆续续有了人前来报名,而最终的录取结果,则是这些报名的人中,有33个人成为了远洋渔船的一员。
这个时候,这33个人还不知道他们即将面对怎样的命运,此刻他们心中想的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通过这次远洋捕捞来获得足够的收益,让自己大发横财。
02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况是一个封闭的环境,报团取暖,更是人之常情。
更要命的是,这33个人上了船互相交流一番后,才发现了一个令人颇为惊讶的事实,那就是这中间不少人,甚至都没有海员证书。
要知道远洋航行那可不是一个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干的事情,如果没有海员证书还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不说别的,在航海中的安全系数,就很难获得保证。
不过事已至此,船都已经开出去了,再说别的也没什么意义,所以不管是船员还是船长,都已经捏着鼻子承认了这点,这支“草台班子”就这么在大海上各怀鬼胎地相处了下去。
或许从这一刻开始,之后发生的所有事情,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漫无边际的航行,十几天如一日的景色,再加上每天繁重的劳动,让不少人打心眼里感觉到了厌烦甚至是燥郁,但船长李承权的态度却激化了这种矛盾:他是个老海员,经验丰富,但是为人却相当粗暴,在李承权的眼里,既然来到了海上,那么这些人就应该一律听从自己的指挥,而不能有什么其他意见。
更何况这些人大多数连海员的证书都没有,他们如果不听自己的,怎么能在海上生存下去呢?
然而李承权却没想明白一件事,33个人几乎都是青壮年男性,而且是血气方刚的时候,情绪还处在一种非常压抑的状态,这个时候稍微一点“火星”,就能把这个“炸药桶”点燃。
更重要的是,海船还是个封闭的环境,跟外界完全没有联系,就算真出了什么事情,又有谁能够知道呢?
这枚“火星”很快就出现了,这个人叫做刘贵夺。
刘贵夺在33个人里,算不上是特别身强体壮的那个人,他身高只有173公分,看着也很瘦削,上船当海员也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想要补贴家用。
根据事后活下来的人回忆,刘贵夺为人相当仗义,临上船前还请自己的东北老乡们吃了一顿饭,大家本来说好要AA,但是刘贵夺自己却抢着去结了账。
如果只从外表看,刘贵夺怎么都是一个相当仗义的人,但是在这种貌似憨厚的外表下,潜藏着的却是那份不易察觉的精明。
03
刘贵夺的精明,最典型的一次表现,莫过于他在船上囤积香烟这件事。
他在上岸之前,就把自己所剩无几的钱,全部换成了香烟,在来到船上后,但凡是没事,他就会向周围的海员派发香烟,而这也让他跟全船的人关系迅速拉近。
刘贵夺借此机会,开始拉帮结派,最后以自己为首,把船上的东北老乡拧成了一股绳,以自己为首,十多个人组成了“东北派”。
而眼见刘贵夺有了自己的势力,余下的人自然也不甘落后,其余来自内蒙的人跟在另一个叫做包德格吉日胡的人身后,组建起来“内蒙派”。
至于剩下的人,则以船长李承权马首是瞻,这群人几乎都是大连人,所以叫“大连派”。
就此,这33个人,彻底开始了互相之间的提防,一场冲突似乎也就此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