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其政府或执政党的基本评价,对它的满意程度也象征着这一执政团体在人们心中的口碑,而近期关于民意调查最能引人注目的当属我国台湾地区。
作为我国的历史遗留问题,岛内两派依然通过选举的方式决定领导人。
在一般情况下,所选出领导人的态度和政治方向会直接影响和我国大陆之间的关系,他的多种政治举措是否可以顺利实施,也是和岛内民众意愿挂钩的,赖清德就是一个典型,在他上台之初,就对大陆采取一种敌对和抗拒的态度,甚至推行去“中国化”。
这种做法引起了岛内民众极大地不安,调查结果也很不理想,但后来似乎发生了反转,从台湾的最新民调来看,赖清德的满意程度出现了惊人变化,前后差距太大,吴子嘉也感到不可思议。
赖清德口碑反转
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开始,双方的火药味就比较浓,但从最初的表现来看,赖清德似乎并不具备什么优势,反而一度成为众矢之的,他的表现也能够从侧面证明这一点。
自从新北市长侯友宜请假投入2024年选举之后,遭到了岛内绿营的针对与追赶。
从舆论方向来看,作为民政党主席的赖清德被严重批判,理由是因为他双标,毕竟他也在天天跑行程,为了选举而不顾一切,甚至还带着当年蔡英文留下的政治资源。
这不仅是赖清德一个人的行为,也是民进党总体的双标。
侯友宜对这件事情从公开道歉,他表示自己虽然会离开新北市政一段时间,但出了事情依然会自己处理。
此事一出就遭到了民进党发言人的怒批,称此举是藐视议会。
然而对赖清德同样不管不顾的跑选举行为,民进党却表示要通过宪政精神来解释。
这种公私不分的处理形式根本难以服众,因为赖清德在担任台南市长的时候,竟然长达232天都没有进入议会,甚至连一个正规的请假程序都未曾出现。
从这里的表现看,民进党完全是捂住了别人的嘴,又说别人,对自己则毫不在乎,这样的行为就注定民调的倾向不会朝着民进党。
至于台湾地区政党领导人为了选举而请假的问题,向来都比较敏感,而且很受关注,当年达成92共识的马英九,就因为这件事情遭受到民进党的批评,后续上台的蔡英文也是如此,四处奔忙,为民进党站台造势。
现在的赖清德也是一样,甚至是在不请假的情况下到处奔走,大量的钱财都花费在了私人专机的燃油费上,台湾媒体甚至把他称之为“落跑健将”,表明在任期内参加其他职位的选举对赖清德来说已经是“常事”,并不稀奇。
比如在担任国大代表的时候跑去选立委,在立委的任期内又去选台南市长,市长的任内又担任行政院长,如今又凭借蔡英文副手的便利去参加下一任选举,花的是人民的赋税,相比于正常请假的侯友宜,民意调查的结果似乎已经在预测之中。
最终的民意倾向走势也正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对赖清德的支持率几乎跌入了谷底,但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仅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政坛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正常请假的国民党领导人支持率竟然出现了暴跌,民众反感度高达61%,对于民众党的反感度同样超过60%,与此同时一路高歌的,是民众对赖清德的支持率,从信任度上来看,一个月之内指数竟然提升6.2%,不信任程度则一路走低,来到了30%多。
这一数据的变化直接反映了民进党好感度的提升,因为前后反差太大,就连得出这项数据的媒体负责人吴子嘉也表示难以置信。
民进党及其领导人赖清德究竟采用了什么办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逆转,毕竟这是民意调查,而不是简单的刷数据,没有强大的硬实力,根本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媒体对台湾民调的关注
对于台湾地区而言,只要是选举时间将近,参选人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希望自己能够压制对手,一举获得成功,从以往的惯例来看,民意调查及其结果是在选举之中争取优势的重要手段,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其根本性质也发生了改变。
如今的民意调查根本不是想要了解民意所向,而成为了一种竞选政党制造舆论的方式,甚至成为给对方制造压力的机器,更离谱的是,所谓的民意调查,在后来还被资本收买,成为一种用舆论堆砌起来的选举手段。
从历史上来看,台湾最早的民调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一些立委还会请专业机构对民意进行调查,是在真正意义上了解人们对市政机构的满意程度,因此台湾当地也衍生了许多民意调查公司,不过很多时候因为参选人的身份,这种调查并不获得认可。
而最先将民意运用在参选战略上的,就是岛内的民进党,自1993年开始,当时的民进党主席就将民意调查作为辅助选举的重要板块,想要通过民意倾向这一具体的数字来左右选举的结果。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毕竟谁都不能保证,这种所谓的民意调查机构得出的都是真实数据,退一步来说,有可能这个民意调查机构本身乃至宣传的媒体,都属于某个政党,目的就是为了协助其进行选举,甚至在大选之中获胜。
当年的民进党组织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弥补自己组织力薄弱,无法充分掌握选举具体情况的劣势,尽管最后因为形势的变化,这种通过民意调查来左右选举的做法并未获得成功,但当时民进党的这种思维却得到了沿用。
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民进党将原本只属于选举对策委员会的民调小组,直接扩大为了民意调查中心,以至于后来所谓的民意调查,都变成了影响台湾政治生态的重要手段,包括各种措施及某些机构的设立。
早年台湾的传统民调为了更加亲民,多半是采用报纸这种传统媒体,或者少量的电视媒体进行调查,往往更加具有说服力,不仅在操作的过程中十分谨慎,对调查的人员也非常专业,公信力较强。
但后来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有些对民调进行报道的媒体,甚至已经沦为专门对某个政党服务的工具,根据近期台湾联合报的评论看,一场所谓的地方选举,全台竟然花费了超过百亿的资金,就连选举本身甚至已经出现了贫富差距。
基于这种乱象所进行的民意调查,可信度根本就不高,有些参选人为了引导民意走向,便花钱对民调公司做手脚.....
这样所得出的最终结果是脱离社会现实的,从赖清德的口碑急速转化来看,不排除有虚假构造的可能,毕竟在历史上,这是民进党所开的先河,如今旧病复发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从给出民意调查结果的《美丽岛电子报》这家机构来看,似乎是在如实报道,毕竟吴子嘉在第一时间给出的反应,也有一些始料未及的意味。
国民党的劣势局面
除了民进党自身的手段之外,之所以会出现民调逆转,和国民党自己的表现也有一定关系,毕竟在历史的发展之中,双方早已经呈现出了差距。
民进党的手段果决,无论是手段,效率还是组织能力,都要超出国民党许多,尽管后者勉强让自己的几位立委成功进入第二阶段,但在竞争中依然处于下风。
而这种民意的变化是最让人感到揪心的地方,也为大陆敲响了警钟,毕竟赖清德作为民进党的领导人,也是一个顽固的台独分子,自从他一上台开始,就在岛内大肆宣传各种负面思想,比如对闽南语教材的篡改,对去中国化的大肆推行等。
不仅如此,和美国的暧昧关系也是赖清德上台之后搞的小动作,实际上他根本就不需要怎么和国民党竞争,通过简单的几句对立发言,就可以煽动起岛内部分民众的情绪,进而直接导致民意的变化。
这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台湾地区很有可能会失控,毕竟现在的领导人,已经将“台独”行为作为拉拢民意的手段,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因为当下的年轻人缺乏对两岸关系的了解,很容易被赖清德的大范围宣传所影响,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这就是其口碑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短时间内民意的反转,二是当前岛内的其他政党,根本难以对民进党进行制约。
参考文献
[1]陈太曦,陈正非.一到选举,台湾假民调满天飞[N].环球时报,2022-09-24(004)
.DOI:10.28378/n.cnki.nhqsb.2022.008402.
[2]胡衡哲.台湾选举民调能真实反映民意吗[J].两岸关系,2019,(12):14-16.
[3]刘国深.偏狭民调乱台湾、乱两岸[J].台声,2012,(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