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觉得中国光靠内循环就行,还说什么关起门来搞建设,靠着房地产、大基建和国内消费,就能替代外贸,实现富足。这想法简直太天真了,要么就是故意无视历史和现实!中国经济能发展得这么好,可不是靠关起门来自己干,而是积极和世界打交道。



看看以前,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物资特别匮乏,买东西得用粮票,北京街头跑的都是面包车。但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就不一样了,外贸带来了技术、资本,还打开了全球市场,中国这才成了“世界工厂”。

从2001年到2024年,中国GDP从1.34万亿美元涨到18万亿美元,外贸依存度长期超过30%。要是没有外贸创造的大量就业岗位,没有出口积累的外汇储备,房地产、基建和消费根本繁荣不起来。

现在有人想走回头路,可别忘了,内循环只是在分配已有的财富,并不能创造新的财富。就说房地产,2024年中国商品房库存都创历史新高了,三四线城市房子空置率超30%,而外贸对建筑、家电、物流等上下游产业至关重要,要是外贸没了,房地产泡沫迟早得破。



再说说2025年美国搞的加关税政策,把全球都害惨了。日本汽车被美国多收25%的税,对美国出口直接少了120亿美元,丰田、本田只能把生产线搬到美国,成本大增,全球汽车都跟着涨价。

美国自己也没捞着好处,进口科研设备关税涨了20% - 30%,实验室成本飙升。中国也采取了反制措施,砸了美国能源和制造业的饭碗。

这场关税混战让全球金融市场大乱,日本股市暴跌,韩元汇率下跌,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涨。在这种情况下,要是中国只搞内循环,根本抵挡不住外部的冲击。



还有人说靠国内消费拉动经济,这简直是异想天开。消费能力得看收入,收入增长又依赖外贸创造的财富。

外贸要是不行了,工厂倒闭,白领失业,谁还有钱去网购、点外卖?而且,内循环也解决不了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中国降低芯片、高端材料进口关税,就是为了弥补技术短板。

就拿华为Mate 60的麒麟芯片来说,它的生产需要荷兰光刻机、日本化学品、台湾代工,这就是全球化的成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