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2日讯为联动沿黄九省(区)共同讲好黄河故事,4月11日-16日,“行走黄河”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举行,立体化、集成式展现山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成效成果。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工业循环的思维,让这里的隔墙种植、养殖的草莓、樱桃、鲈鱼互为生长的营养“饵料”,构成了生态农业的上下链条。
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面积约2.75万亩,计划投资50亿元,是信发集团努力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万企兴万村”行动,以工业反哺农业,将工业发展的创新思维、管理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移植到农业中,着力打造集科研、科教、示范、推广、旅游等产业于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一期项目以草莓、樱桃、鲈鱼养殖为重点。建设草莓玻璃智能温室4个约150亩,年产量200万斤,草莓立体化种植 空间充分利用,以进口椰糠进行无土栽培,采用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技术,排除天然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密封种植,其产量是普通玻璃温室的5倍多。独特的温室升温降温功能,可提前上市并延长采摘期3至4个月,填补国内外市场空白。
建设1200亩樱桃种植示范设施大棚186个,年产量达到300万斤,墙体全部采用电厂粉煤灰自制环保砌块,土地利用率提升到93.3%,大棚采用开窗、卷帘、通风、除湿、补水、施肥、喷淋、供热、供冷、补光、补充二氧化碳等11项智能化控制功能,采用国内唯一三层保温技术,精准控温系统。樱桃选种俄罗斯8号、美早等国内外优质品种,精准把控棚内四季变换,实现错峰成熟,填补国内2、3、4月份优质樱桃的市场空白期,拉动春节经济。
建设工厂化鲈鱼养殖项目约140亩,年产量1000万公斤。配套数字化智能管控系统,通过国内外最先进的循环水处理设备,进行工业化、三层立体高密度养殖,鲈鱼养殖效率是普通坑塘养殖的60倍。鱼棚的房顶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实现“绿电”自给自足有余。
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推进生态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走智能化、集约化、模块化、循环利用发展的新路子,广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不断提升时间、空间、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园村一体化发展。
工农业融合,实现资源再利用。工业余热通过管道输送到日光温室、玻璃温室及淡水鲈鱼棚,不仅使工厂减少了余热浪费,还减少了工业降温成本,减少了能源消耗,一举多得。信发集团与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专项科研团队,攻克在工业废气中捕集二氧化碳的技术工艺。将工业烟囱中的二氧化碳输送到农作物上,提高了产量并降低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碳基能源的高效清洁绿色应用。
锚定先进,实现技术创新。重点引进美国、以色列、荷兰等十多个国家的多项农业新技术,是名副其实的技术“联合国”,大力推进大数据分析、智能控制、高精度传感器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示范,先后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科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优良品种选育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科技支撑和智能支持。同时,聘请国际、国内的一流行业专家、学者,将其研发成果汇聚于此,共同打造三大产业新高地。
种养结合,实现生态循环。鲈鱼养殖产生的代谢物,经过加工用于樱桃的养料;鲈鱼养殖产生的废水,过滤后用于樱桃的浇灌;鲈鱼的鱼鳞、肝脏经过发酵做成有机鱼蛋白是草莓的绿色营养肥;樱桃修剪的树枝、草莓剩余的基质,用于制作肥料,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实现生态农业的“双循环”。
“园村共建”,实现共同富裕。以聊城市茌平区乐平铺镇平东社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十余个自然村。目前已投资1亿元建设小刘新村,村民621人,144户,全部住上宽敞明亮、院落大气的联排别墅。农业产业园项目流转土地,为老百姓提供土地流转金;农民以集体财产入股参与经营,为产业园提供大量的劳动岗位。周边村镇有意建设经营现代化设施农业项目的,信发集团将提供全链条服务,包括种苗、种植养殖技术、冷链设施、电商销售及交易市场等,以全方位保障,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闪电新闻记者 高杰 王齐源 通讯员 聊城台 白文斌 李泽丰 茌平台 桑鹭鸣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