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说,他已设定最后期限,在此之前伊朗必须与美国就伊核问题达成协议。如果伊朗不放弃核武器计划,以色列可能会带头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
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美伊谈判在即,他已就伊核问题达成协议设定最后期限,但他没有透露具体内容。当媒体记者追问细节时,特朗普说:“我们还有一点时间,但时间不多了,因为我们不会让他们(伊朗)拥有核武器。” 当被问及如果伊朗未能与美方达成协议,他是否会采取军事行动时,特朗普回答说“绝对会”。
特朗普(资料图)
不久前,特朗普给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写了一封信,他提议美国和伊朗尽快重启谈判,就伊朗核问题达成新的协议。当时他就略带威胁地表示:“有两种方式解决伊朗核问题,一是达成协议,二是军事手段,我不想采取军事手段。”不是重签伊核协议,而是达成一份新的协议。尽管美国单方面退出了伊核协议,但该协议依然生效,从2015年开始算起,10年后的今年10月到期。如果不能续签或达成协议,那么联合国可能将会重启对伊朗的制裁——目前只是美国和欧洲对伊朗进行了制裁。
特朗普对付伊朗的这一招,很明显就是想用“最后通牒”的方式,把伊朗逼到墙角,逼他们服软。伊朗外长也不是好惹的,哈梅内伊直接把特朗普的提议顶回去,明确说绝不会跟一个“横行霸道的政府”谈。哈梅内伊看得透彻,美国所谓的“新协议”,不过就是想给伊朗加压,提一些更不合理的要求,限制伊朗的发展。但特朗普可不是说着玩的,背后可是有硬实力撑腰的。美国几架B-2战略轰炸机都派到了南印度洋的迭戈加西亚军事基地,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特朗普(资料图)
这些军事行动表明,美国已进入“作战程序”,战争威胁愈发逼近。伊朗方面的态度显得强硬且决绝。尽管美国施加了巨大压力,伊朗却选择在今年4月发表声明,明确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寻求研发核武器”。这一回应显然无法满足特朗普政府的要求,反而激化了美方的不满。分析认为,伊朗担忧签署新的协议会让其进一步陷入被动局面,而选择强硬回应则有助于维护国家尊严。
日前,中国外交部替伊朗说了句公道话。4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不久前,中方主办了伊朗核问题北京会晤,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其中提出中方关于解决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的五点主张。中方认为,坚持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是唯一正确选择,主张以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框架为基础,达成新的共识。郭嘉昆指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执行,因美方执意退出而受到干扰。美方应当展现政治诚意,早日回归复谈。
哈梅内伊(资料图)
细数这场乱局的来龙去脉,其实早有苗头。特朗普2024年连任后,就盯着中东这块肥肉,红海航道一乱,他立马找到机会。伊朗这边,核计划和导弹项目早就让美国不爽,胡塞武装封锁航道不过是导火索。美军在印度洋屯兵也不是一天两天,B-2和航母的调动,从去年底就有了风声。不管咋样,这场大戏已经把全球的目光拽了过来。美军的航母像头巨兽蹲在红海,伊朗的导弹像根根刺藏在沙子里,油价和股市像坐了过山车,平民的日子却像风中浮萍。
国际社会的斡旋成为关键变量,4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特朗普通话,提出“愿协助促成美伊直接对话”。中国则推动重启伊核协议联委会机制,试图将各方拉回谈判桌。分析人士认为,中俄的介入为伊朗提供了“战略喘息空间”,但能否彻底化解危机,仍取决于美国是否愿放弃“零和思维”。这场博弈的结局,或将决定中东是走向“新冷战”还是“多极共存”。而中国的角色证明:在单边主义横行的时代,坚持多边对话仍是避免灾难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