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总分750分,他以744分的优异成绩震撼全国。清华大学校长亲自前往他的家乡宁夏中卫迎接他入学,媒体争相报道这一传奇。
当清华招生组踏入他的家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人震撼不已:破旧的土房,潮湿阴暗的角落堆满了药瓶和杂物,空气中弥漫着霉味与药味。
他的母亲因病高位截肢多年,生活无法自理;父亲患有精神疾病常年流浪在外,而他自己从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身体单薄却从未放弃学习。
人们迅速给他贴上了“寒门贵子”的标签,将他的成功归结为“苦难成就天才”。
然而,在央视采访中,他用朴实坚定的话语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
他平静地说:“我觉得我的家庭没有一点不好,因为我的妈妈、姥姥和每一个亲人都那么好,只是生活稍微艰难了一些。”
这番话谦逊又充满力量,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寒门贵子:庞众望的清华路
河北沧州的一个普通村庄里,庞众望弓着背,在一张老旧木桌前认真记账。
他的手上沾满油污和灰尘,这是刚从废品站回来留下的痕迹。
这位17岁的少年面容清瘦,眼神却格外坚定。
就在几个小时前,他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高考成绩744分,接近满分,几乎以奇迹般的姿态叩开了中国最高学府的大门。
村里一片欢腾,乡亲们奔走相告,谁也不敢相信,那个常年穿着旧衣服、靠捡废品维持生计的孩子,居然考上了清华。
有人感叹:“他这不是念书,是在拼命啊!”
庞众望的童年比大多数人都要艰难。父亲早年患上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母亲因车祸下肢瘫痪,只能依靠轮椅行动。
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几乎没有劳动能力。
更糟糕的是,七岁那年,他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医生警告家人必须尽快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万元的手术费对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为了救儿子,母亲推着轮椅挨家挨户求助,眼泪哭干了也不曾停下脚步。
庞众望在一旁看着,内心如同刀割一般。
他懂事得惊人,甚至试图劝母亲放弃治疗,只为不拖累家人。
好心人伸出了援手,亲戚朋友、邻居纷纷解囊相助,最终手术得以顺利完成,庞众望从生死边缘被拉了回来。
他知道,这条命是众人给的,他必须活得比别人更加努力。
他没有游戏、没有休息日,只有一摞摞旧书和一盏长明的灯光。
他的眼中藏着风雨,也闪耀着光芒。
这段深刻的经历让庞众望比同龄人更早懂得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也让他深刻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他在心里默默发誓:无论多么辛苦,也要努力学习,考取好成绩,将来挣更多的钱,报答母亲,带她走出困境,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
虽然手术顺利完成,他的身体慢慢恢复健康,但家中却背负上了沉重的债务。
善良的村民们虽未催债,还时常帮衬家里一些杂事,但庞众望的母亲骨子里要强,哪怕坐在轮椅上,也不愿一直依赖别人。
她开始在家接些简单的手工活来补贴家用,庞众望看在眼里,心里泛起酸楚。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也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把攒下的一点点零钱交给母亲。
母亲接过钱,笑着点头,等儿子转身之后,才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
那一刻,她觉得自己这个儿子,是上天赐予她的最珍贵的礼物。
知识改变命运:从废品站到清华园
对庞众望而言,学习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根救命稻草,是他通往新世界、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
他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课本中,早晨天还没亮就起床背书,晚上常常挑灯刷题到深夜。
家中破旧的墙壁上贴满了他的奖状,那些彩色的纸张,是他一路披荆斩棘、拼搏向上的见证。
他就像一株扎根石缝中的小草,明知四周贫瘠,却依旧倔强地伸展身体,努力汲取每一缕知识的阳光与希望的雨露。
进入高中后,学习压力骤然加大,尤其是英语,让庞众望感到十分棘手。
农村的孩子普遍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他只能靠死记硬背勉强应付。
但到了高中阶段,仅靠记忆显然不够。
庞众望一度陷入焦虑,觉得被“卡住”了,甚至有些沮丧。
但命运并没有抛弃他,反而为他安排了一位真正的贵人——他的班主任李英老师。
李老师是一位温柔且极有耐心的老师,她注意到庞众望虽然踏实肯学,但在英语学习上明显吃力。
她没有责怪,而是主动找他谈话,为他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辅导。
她还组织年级里的几位英语老师轮流为庞众望开小灶,从单词积累到语法运用,从阅读理解到写作训练,一点一点地帮他夯实基础。
在老师们的悉心帮助下,庞众望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几个月内便从年级中游攀升至年级第一。
他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这份艰辛得来的突破,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念,也更加感恩老师们的无私付出。
他告诉自己,只有更加刻苦地学习,不辜负这份深情厚谊,未来才能真正扭转命运,走出农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庞众望的学习方法别具一格,与许多依赖老师讲解或借助答案解析的学生不同,他更喜欢靠自己去“啃”难题。
他常说:“只有自己想透的问题,才是真的会了。”
所以,每当遇到一道难题,他从不急于求助,而是像个执着的工匠一样反复推敲,翻阅资料,尝试各种解题方法,哪怕花上一整天也在所不惜。
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钻研精神,使他在知识的海洋中一次次破浪前行,成绩稳步提升,始终名列前茅。
高三这一年,班主任找到了他,说清华大学有一个“自强计划”,鼓励来自农村和困难家庭的优秀学生报考。
这对庞众望来说无疑是一次命运的召唤,了解详细情况后,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他深知,这是他冲出命运围墙的重要机会,不容错过。
清华的“自强计划”并不是一条捷径,而是一场更加严苛的选拔,包括材料审核、笔试、面试,每一关都极具挑战性。
庞众望没有被吓倒,他以坚实的学科基础、踏实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在层层筛选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推荐名额。
在随后的清华大学组织的内部测试与综合面试中,他沉着冷静,表现优异,充分展现了一个逆境少年身上散发出的坚韧、聪慧与潜力。
2017年6月,庞众望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整个吴桥县为之沸腾。
他以684分的高考文化成绩,加上“自强计划”加分60分,总分744分,高出一本线199分,成功叩开了中国最高学府的大门。
消息传遍全县,他不仅成为全村的荣耀,更成为无数农村学子的榜样。
一个在泥泞中成长的少年,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信念,终于迎来了属于他的光明时刻。
庞众望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各大新闻平台纷纷报道这个“从废品堆走进清华”的励志故事,无数网友为他的坚韧不拔而感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庞众望语气平静却坚定地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个少年在镜头前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的情感,却让人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
而他的母亲,也在镜头前流着泪说:“我不求他多有出息,只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句话朴素而深情,背后是一位母亲用轮椅撑起一个家的坚强身影。
正是这种母爱的光辉,深深影响着庞众望,也让这个家庭即使身处困境,也从未向命运低头。
很多好心人听说了庞众望的故事,纷纷表示愿意捐款资助他上大学。
但庞众望一一婉拒了这些善意,他诚恳地说:“我能打工挣生活费,这些好心人的帮助应该留给更需要的人。”
这份自立自强、懂得感恩的品质赢得了无数人的尊敬。
进入清华大学后,他并没有因为“寒门学子上清华”而自满,相反,他更加刻苦,抓紧一分一秒学习。
他参加勤工俭学,做家教、发传单,靠自己的双手赚取生活费。
他深知,清华只是梦想的起点,而不是终点,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他要用知识改变命运,也要用行动兑现对家人的承诺,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庞众望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在清华攻读博士学位,专注于前沿科技研究。
读博期间,他更加努力,不仅在实验室里攻克难关,更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庞众望也有了自己的情感归属,高考之后,他与高中时期的一位女生顺利走到一起,尽管两人考上了不同的大学,身处异地,但这段感情并未被距离打败,反而在时间的磨砺中愈发坚定。
从初出校园的青涩少年,到如今并肩走过八个年头的恋人,两人的感情像一条细水长流的小河,虽不张扬,却温暖绵延。
从女友分享的视频中可以看出,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充满了温馨。
至于那些曾经的挫折与苦难,庞众望早已看淡。
他说,那些过往只是人生长河中的小小浪花,而真正值得珍惜的,是眼前的幸福与未来的无限可能。
参考信源
新华每日电讯
北青网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