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无条件接纳孩子》专栏的第42章,无条件接纳,父母教育好孩子的基础和前提,所以父母必须要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
现在很多老师都在强调父母要无条件接纳孩子,父母也普遍都意识到无条件接纳对于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也想要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但问题是父母可能也努力了,但就是做不到。
这种情况是不是特别普遍?就经常有父母来咨询我这个问题,网上也有很多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的。
事实上做不到就对了,因为大多数父母对无条件接纳的理解就是错误的。
那你理解的都是错误的,又怎么用这个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呢?这就好比你从北京去上海,理论上的可行性的路线都搞错了,那现实中又怎么用这个理论指导自己正确的到达呢?
今天我就来带大家正确理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无条件接纳。
对无条件接纳的2种错误理解
第一种:无条件接纳就是接纳孩子的所有行为,不纠正、不干涉
很多父母就是用这样一种观念来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孩子想玩手机就让他玩,想不上学就不去上学,想去看演唱会就去看演唱会……父母好像真正的做到了无条件接纳。
但是这种无条件接纳显然是有很大问题的,这种接纳不就等于无条件的放纵吗?毕竟孩子有一些行为确实存在问题,那你什么都不管,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这不是坑了孩子吗?
显然这种无条件接纳的理解就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够完全放任孩子不管。
而很多父母往往也就是一开始用这个理念接纳孩子,执行一段时间后,父母就会发现不对劲,因为孩子提出的要求会越来越过分,父母也就会慢慢的发现不对,然后也就会终止这样的接纳。
第二种:接纳情绪,但不接纳错误的行为
这是网上流传比较广的一种对无条件接纳,很多老师都是在教父母这样去执行无条件接纳的。但事实上这个解释也是错误的,所以当父母按照这个理念去操作时,依然做不到无条件接纳。
这个理论解释肯定是错误的,要不然这么多人按照这个理念去操作,为什么很少有人操作成功的呢?
那为什么这个解释是错误的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这本质上还是一种不接纳。
你说接纳情绪但不接纳错误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只接纳正确的行为,但不接纳错误的行为,那这跟父母当下采用的批评否定式教育有什么区别呢?
当下我们父母教育孩子时,不是也遵循的只接纳正确行为,不接纳错误行为吗?那这岂不是跟无条件接纳一样了?难道说父母一直以来就已经做到无条件接纳了?显然是不对的,这种解释也是不对的。
无条件接纳的正确解释
上面2种解释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无法也就无法真正的做到无条件接纳,那什么才是真正的无条件接纳?
其实很简单,我一点大家就通了,正确的无条件接纳指的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所有,不管情绪还是行为,都接纳,但是不接纳错误的结果。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已经给大家分析过,孩子的所有行为(包括你眼中的错误行为)都是正确的,都是没有问题的。那既然孩子的行为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当然要接纳了,难道你不接纳孩子的正确行为,反而还要接纳孩子的不正确行为吗?
至于为什么说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正确的,在专栏第8章《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正确的,父母就不应该批评指责他们》中已经分享过了,这里就不多解释了。
问题是虽然孩子的行为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行为的结果却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