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濮存晰才50多岁,直到今天才发现他已经71岁,与老戏骨李雪健同龄。这个九十年代的当红男演员,如今荧屏上极少见到他的身影。
在一次采访中他说:我没有机会的,我演的东西没人看。
其实濮存晰有很多代表作,《三国演义》里壮志难酬的孙策,《英雄无悔》中智勇双全的高天等,深受观众喜爱。
他还是那个时代,少女心中的男神。
如此优秀的他不演戏,实在是演艺圈的悲哀,那么濮存晰的演艺之路是如何从红火步入黯淡的,不演戏的多年,他都在干什么?
濮存晰出生在北京还算富裕的家庭,父亲苏民是北京人艺第一批演员兼导演,宋丹丹、徐帆、江珊都是他的学生,母亲是银行职员。
童年本该很快乐的濮存晰,却在2岁时被诊断为小儿麻痹症。
虽然经过及时治疗有了好转,能够站立起来,但右脚由于萎缩,脚跟无法着地,走路也一瘸一拐的。周围的小朋友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濮瘸子”,经常嘲笑他。
小小的他,每天都很苦恼,最后不想去上学,因为在学校一个朋友都没有,走到哪里都是一片嘲笑声。
父亲知道后,很是心疼,决定再次寻医,一定要治好儿子的腿疾。
父亲请假带儿子跑了全国各地,找这方面的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一家可以动手术的医院,父亲拿出家里所有积蓄交了手术费。
做完手术后,濮存晰的腿终于有了知觉,但由于多年没走路,腿部力量弱。
父亲一边鼓励,一边陪着做康复训练,经过一年的持续努力,濮存晰终于可以正常走路。
全家人都很开心,母亲喜极而泣,姐姐弟弟欢喜雀跃,濮存晰终于笑了,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开心的日子,没持续几年,就赶上了知青下乡。
16岁的濮存晰被派往黑龙江,一直生活在城市,从没干过农活,面对黄土地和窘迫的居住环境,濮存晰很乐观。
领导看他踏实能干,就把他分去喂马。
虽然不用下地干活,但就是一个人很孤单,每天就和马在一起,拔草、洗马、遛马。
这一喂就是4年。
濮存晰回忆当年喂马的日子,他说,是那段时光教会他独处,沉淀自己。
4年后,终于赶上知青大返城。
因没有门路,他只好等待时机。期间有人建议他报考文工团,考试通过就可以名正言顺回北京。
父亲就是做演员的,插队时他也演过不少节目,但因从小腿疾,导致他心理自卑,从不敢想自己适合做演员这回事。
但眼前的路只有报考文工团。
1973年,他报名,可结果失败。
第二年又报名,还是失败。
好在他不气馁,第三年继续报名,可还是失败。三次报考失败,深深打击到了他的自信心,他决定放弃。
这个时候,父亲写了好几封信,劝他人生的路很长,这点失败不算什么,一定要一鼓作气直到成功。父亲还给他指导了很多专业知识。
第四次,他终于通过,回了北京。这一年濮存晰已经24岁,在农村待了整整8年。
人生最好的青春给了农村那片黄土地,每次回想起来,虽然有遗憾,但又内心很温暖。
进了文工团后,濮存晰从打杂做起,搬道具、扫地、整理道具等。前三年他连龙套的角色都没有,就只是围着舞台忙活。
好在有知青下乡在农村那8年的沉淀,他没有着急,认真干完自己的活后,就观摩学习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演细节等。
他会随身带笔记本,记下自己认为重要的细节。
好在这个时候,他不是一个人在努力。与他同住一个宿舍的舍友也很喜欢研究演戏,这个舍友就是李雪健。
两个人下班后经常一起切磋演技,研究台词。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第四年,他们开始有机会登台,客串一些只有几句台词的角色。
沉默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逐渐在舞台闪闪发光。与王学圻一起,成了文工团的“龙套铁三角”。
1983年,他终于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出演了话剧《周郎拜师》,凭借精彩绝伦的表演,他在话剧界崭露头角。
接下来出演机会越来越多。
1991年,出演话剧《李白》,获得梅花奖、文华奖和白玉兰奖。
1994年,扮演《三国演义》中的孙策,完美还原了这位古人的智慧和风采。
1996年,开始涉足影视圈,出演电视剧《英雄无悔》中的“高天”,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偶像。
单眼皮男神就是那个时候兴起来的。
至此,濮存晰的演艺事业,进入鼎盛时期。
但此时,又有一个噩耗传来。
1996年,在外地拍戏的濮存晰,突然接到妻子电话,让他赶紧回家。
原来是弟弟突遇意外身亡,濮存晰赶到家嚎啕大哭。
小时候他患腿疾被人嘲笑时,都是弟弟站出来维护他。弟弟当时还说:“哥,别怕,以后我就是你的拐杖,我会一直陪着你。”
在自己的至暗时刻,是弟弟给了他希望的光芒,他实在接受不了这一噩耗。
但上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父亲母亲,还有弟弟的孩子要照顾,父亲因身体不支住进医院,母亲整日以泪洗面,他只能硬撑着。
此时的濮存晰已经是一线演员,事业如日中天,北京人艺正打算升他为副院长。
但是濮存晰认为家人最重要,他推了很多送上门的好剧本,家和医院两边跑,一边照顾住院的父亲,一边理顺家里的大事琐事。
医生建议父亲多晒太阳,因住的楼房里没有楼梯,濮存晰就每天背着父亲下楼,虽然他自己也已经50岁,但从未偷懒过。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病日渐好转。濮存晰的孝心邻居们都看在眼里。
在2016年,90岁的父亲因糖尿病恶化,加上各种并发症,离世。
之后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经常走丢。濮存晰和姐姐轮流照看母亲,但姐姐家也有一大摊事,姐姐不能常年住在母亲这里,濮存晰只好一个人一天24小时照看着。
此时濮存晰已经63岁,时常也有剧本找来,但他放不下老母亲。
有句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很能形容濮存晰当时的境遇。
濮存晰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痴呆的老母亲,会去书店买数字书,教母亲认数字,教简单的汉字。母亲夜里只睡3-4个小时,濮存晰也跟着母亲的作息,担心自己睡着,怕母亲走丢,他就栓个绳子在自己和母亲手腕上。
在他的细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好了很多。
濮存晰不仅对待父母有耐心和孝心,在女儿面前他也是一位慈父。
女儿找了男朋友,家庭很普通,濮存晰主动找到男孩说:“你们年轻人的感情我们不掺和,只要你们彼此开心就好,我们也不要彩礼,你不要有心理压力。”
女儿结婚时,他给了50万,并让女儿照顾到男朋友的自尊,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如今,女儿和女婿都很孝顺,母亲的身体也很好,濮存晰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但他不闲着,又开始学做导演,排话剧《雷雨》《海鸥》等,他说,用这种方式迎接自己的晚年。
濮存晰其实有很多白发,媳妇逼他染黑,说:你是演员,要对得起观众。但濮存晰不这么想,他说:白发和皱纹是我们这个年龄的勋章。
濮存晰这一生多坎坷,但每一个阶段他都坦然接受上天的安排,并用自己的方式渡过去,或许会错过很多名和利,但他认为值得。
他用半世经历,教会我们如何渡过这一生:对世呈善,对己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