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至9日,中央首次召开中央周边工作会议,释放了中国一如既往扎根周边、贡献周边的鲜明信号,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了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

央视新闻联播画面显示,多地省级党委书记参会。



这几天,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黑龙江、辽宁、江苏、上海、安徽、江西、湖北、贵州、海南、广东等多地的省级党委书记召开省级党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精神,并就本省份工作进行部署。

两个关键词值得关注。

第一,“一带一路”。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始于周边、惠及周边,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繁荣。

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是“党中央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重要举措。形象地说,这‘一带一路’,就是要再为我们这只大鹏插上两只翅膀,建设好了,大鹏就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如今,中国已同周边25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成为18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在中南半岛和中亚地区形成命运共同体“两大集群”。

此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提到,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

多地的会议也提到了“一带一路”。

4月11日,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主持召开的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提到,要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提升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开行频次和质量,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河南省委书记刘宁主持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到,要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创新推动“空陆数海”丝绸之路发展,打造更高水平内陆开放高地。

辽宁省委书记郝鹏主持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到,锚定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主持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到,要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高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开放平台影响力等。

第二,经贸往来。

中国是周边国家主要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来源地。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亚洲周边国家贸易总额1.89万亿美元,占中国与全球贸易的近三分之一。东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韩国、日本、越南和马来西亚均位列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国。在中国10大出口市场和10大进口来源地中,亚洲周边国家各占5席和4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国对亚洲周边国家设备、零部件等出口促进了当地发展,自亚洲周边国家进口农产品和工业品,合作共享中国大市场新机遇。”

接下来,经贸合作还将持续深入。

多地的会议都提到,要加强与周边的经贸往来、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等。

比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主持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提到,全面深化与周边国家有关地区的合作,不断扩大经贸往来及文化、旅游、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交流

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主持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到,要统筹推进贸易、投资、通道、平台建设,推进同周边国家高水平互联互通,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深化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

贵州省委书记徐麟主持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到,与周边国家深化经贸、教育、人文、旅游、友城等各领域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作出贵州贡献。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到,要发挥科技、产业、市场等优势, 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巩固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贸交流,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