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河市可算是在网络上火了一把,原因竟是城市里那一片片绿油油的招牌。
管你什么七色彩虹,到了三河这地界,就得听我的,不许红、蓝、黑!
最后,我只想提醒一下领导们,世界是缤纷多彩的!
好家伙,山河为之变色,红色的蜜雪冰城,成了灰溜溜。原本这就让人大跌眼镜了,但这片土地上,从来不会缺乏“惊喜”。
随后,有网友发现,不止商家的牌匾,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医院红十字都换成绿色。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禁令来自京郊三河市。据城管局解释,这是市政府城市规划的要求。
虽然文件还正在准备下发,但整改已经先行一步。
主打一个有权任性。等于共产主义会实现,我先按需分配起来。
事情发酵后,当地城管部门依旧坦然无惧,不仅没有对当时要求商家更换颜色的原因作出解释,还公然说道:
“如果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改回原颜色。”
如此方式,的确是我们这里的一绝。领导有权力处罚城管,城管部门主动帮领导担责,那还处罚个屁?
借一句海瑞的话说,我中华律法载有明文,除了国务院,不得擅自出台行政许可。
可在某些地方,书记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领导说除三色,七色就不该存在。
借助舆论倒逼领导,那你们再花钱改回去呗,看看最后,到底谁更“麻烦”。
在某些地方,龙得盘着,虎也得蹲着。
同样是三河,2024年3月13日,三河市燕郊小张各庄村学院大街与迎宾路交叉口附近,一临街商铺(炸鸡店)发生爆炸,附近多栋楼房受到震波影响有所毁坏。
当时,央视难得地进行了新闻直播,但却被阻挠,中断了直播,全国网民同样一片哗然。
然而,到现在为止,三河市的领导们乌纱帽好好的。
都敢在央视头上动土,还会在呼P民们在下面蛐蛐?
细心的网友都注意到了,当地规定虽称 “不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其他颜色任选”,看似给了选择空间。可奇怪的是,大家最后却统一选了绿色。既然能随便选,为何都钟情于绿呢?这着实令人费解。
说句实话,从沿街商铺,到医院,甚至到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都能以绿色为主。这等手笔,绝非城市规划部门能做到。
如此荒诞无理、近乎胡闹的现象,背后究竟是何缘由?就算存在权力傲慢,也不该毫无缘由地对绿色这般执着吧?
目前有诸多说法,首先申明,以下的说法都是推测,一切以官方通报为准。
一种说法是:当地领导搞封建迷信。
还有一种说法是:很多领导公开讲话上,都出现过推进“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之类的内容,于是,有些人以及他们的手下,用另一种近乎离谱的方式,重新定义了何谓“绿色化”。
这几年,从上海到东北,到处都有城管要求店招统一的新闻传出,更瘆人的是,有些地方要求黑底白字,妥妥灵堂风。
荒诞的背后,是一次次用力过猛的“向上表演”,是一场给普通人的生活添堵的“艺术创作”。
在一个正常国家,政府、商业和社会,本来是三个领域,各有其规律和专业,三方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协作共进。
其中,政府负责公共服务和公共秩序,但如果政府没有常识边界没有敬畏,大包大揽,政府领导直接指挥经济和社会的具体工作,且没有制衡不被监督还免于责任追究,那就麻烦或者悲剧了,三河市案例,鲜活暴露出有的领导对商业工作的无知和权力的任性。
一位朋友有句金句:“极权审美是个死结”。
在此轮中美贸易战开打之前,总说美帝掐我们的脖子,领导们号召,“要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解放思想。”
别的不说了,统一店招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吗?能引领科技创新吗?
要是所有人都被困在千篇一律、刻板生硬的审美框架里,那画面,简直就像一群穿着同款制服的机器人在走路,毫无生气。大家都被规规矩矩地 “码放” 在既定审美模板中,哪还有空间去捣鼓点新鲜创意呢?
或许,刻板的审美让我们再也没有了创新力,才是最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