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跃兰,国家级名老中医、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出诊时间周六上午。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学科带头人。研究领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免疫病。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多年,临床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内外治并用”的诊治原则,在应用大剂量附子治疗亚健康状态、产后风湿、产后抑郁及焦虑状态患者表现出严重的怕冷怕风、忽冷忽热、多汗、关节肌肉疼痛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人的身体还有干湿之分?您听说过吗?这两种南辕北辙的症状背后很可能是同一种春季邪气导致的,而且大家不常把这种邪气和春季联系在一起,因此容易忽略它,这种邪气就是湿邪。说到湿邪,大家往往觉得夏季才需要警惕,而朱教授指出,实际上春季祛湿也非常有必要。那么湿邪引起的干燥有哪些特点呢?还有哪些常见的祛湿误区呢?4月12日17:25,国家级名老中医、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朱跃兰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带大家学习春季祛湿“避坑”指南。
朱教授指出,祛湿方法多样,老百姓在家也有不少自用妙招,但是从临床上看,这里面可能隐藏着一些误区,就比如大家熟知的红豆薏米水,如果用法用量不对,不仅不能很好的祛湿,反而可能伤害脾胃。她给大家带了一款改良版的红豆薏米水,不仅将寒凉的生薏米改为没那么寒凉的熟薏米,还加入了大枣、陈皮,改良版的红豆薏米水里每味药的用量是多少呢?节目中自有分晓。
朱教授告诉我们,关于祛湿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湿的产生只与脾有关。其实与湿相关的脏腑有三个--肺、脾、肾,所以肺和肾与祛湿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肺中的湿邪有三种不同类型,分别是寒湿、湿热和痰湿,我们今天主要讲解其中的一种,也是临床上相对更加常见的一种--痰湿,朱教授在现场为大家详细讲解了痰湿在肺的症状,并带来一款适合日常生活使用的药膳,里面有什么呢?同样的,肾中的湿邪也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湿热、湿毒和寒湿,其中相对常见的是湿热,朱教授也大家带来了一款药茶,里面又有什么呢?
更多精彩节目,欢迎大家关注4月12日17:25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卫视播出的《养生堂》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