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年古城三原县,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城隍庙的飞檐上时,爬哥三号饺子馆的厨房已蒸腾起氤氲热气。现年53岁的郑立强手持祖传木擀杖,以每分钟32次的韵律敲击案板,将传承与创新揉进每张0.3毫米厚的面皮里。从1996年支起三口铁锅创业,到如今荣获"陕西餐饮名店"等20余项殊荣,这位餐饮匠人用27年时光,在传统美食的传承创新中书写着新时代劳动者的奋进篇章。



一、匠心如磐:三万次日升月落里的坚守
"食材要像对待亲人般真诚,火候要像照顾孩子般细致。"在郑立强的工作手册扉页,这句手写箴言已泛黄卷边。每天凌晨4点,他坚持亲自验收食材,对盐池滩羊后腿肉的肌理纹路如数家珍,对本地新麦的筋度把控精确到克。为攻克海鲜水饺易破皮的难题,他历时8个月试验127种配方,最终创新出"三揉三醒"工艺,使饺子皮在保持透薄的同时韧性提升40%。

二、创新求变:传统技艺的数字化新生
面对餐饮业数字化转型浪潮,郑立强带领团队建立"风味实验室",将传统经验转化为科学参数。通过引入水分测定仪、质构分析仪等设备,使肉馅肥瘦比精确到3:7,汤汁保留率提升至92%。其研发的"黄金煎饺十二时辰工艺",将古法铁锅煎制与现代温控技术结合,让每只饺子形成128层酥脆结构,斩获"陕西名小吃"称号。

三、担当奉献:小饺子里的民生大情怀
在400平米的店面里,郑立强设立"环卫工爱心驿站",连续11年坚持冬至日免费供餐。新冠疫情期间,他带领员工日均包制3000只"爱心水饺"送往防疫一线。2023年西安面食文化节上,他将获奖的"八珍素饺"配方无偿公开,带动周边12家餐饮店创新升级,用实际行动诠释"劳动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利他"。

四、薪火相传:工匠精神的时代接力
"劳动精神既要手上功夫,更要心里传承。"郑立强建立"工匠学堂",独创"五维带徒法",从技艺、品控、创新、服务、品德五个维度培养新生代厨师。其弟子中已有3人获评"三原传统美食传承人",团队研发的"二十四节气养生饺"系列成为行业标杆。2024年,企业荣获"西安面食文化节金奖",标志着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站在挂满26面荣誉锦旗的店堂里,郑立强正指导徒弟调试新研发的"智能醒面系统"。案板上,擀面杖与面团碰撞的节奏,恰似新时代劳动者奋进的鼓点。从三口铁锅到省级名店,从手工制作到智能升级,这位餐饮匠人用半生坚守证明:劳动精神既是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更是驱动时代向前的永恒力量。正如他在劳动模范座谈会上所言:"每个岗位都是奋斗的舞台,每滴汗水都在浇筑时代的丰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