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地处长白山余脉,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构建了人参、鹿茸等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格局。为切实推动本溪市将生态资源优势高效转化为发展优势,科学谋划“十五五”期间产业项目布局,2025年3月30日至4月3日,多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与业界媒体代表齐聚本溪,围绕“本溪参鹿产业集群建设”展开深度调研与座谈,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出系统性建议。
此次考察调研聚焦本溪市参鹿产业集群建设以及产业规划编制工作。期间,各方围绕如何进一步挖掘本溪市参鹿产业潜力、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链协同等关键议题,开展了多轮工作座谈交流。旨在聚焦本溪生态资源优势,构建政产学研销协同创新机制,系统推进参鹿产业全链条升级,打造东北特色生物经济标杆。
在调研座谈会上,本溪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雪峰深入剖析了本溪的独特优势与发展路径。他指出:“本溪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价值潜力巨大。作为历史上全国的北药基地,人参产业历史源远流长。同时,本溪汇聚46个民族,多元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优势,具备有利的品牌塑造条件,这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当前大量资源尚未实现有效转化,亟待挖掘。比如人参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彰显。下一步,不妨转变思路,深耕中草药赛道,通过先进加工技术提升人参的药用价值。在未来规划中,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积极探索文化品牌宣传与食品产业融合的新路径,打造中国北药基地品牌优势,将发展蓝图变为现实!”
本溪气候四季分明,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良好自然条件,为参鹿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溪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海介绍,目前全市拥有400余家重点农业企业,已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相关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同时,本溪还积极推动畜牧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并大力发展山野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下一步,本溪市将全方位发力,强化政策支撑,推动特色产业集聚成势。持续深化品牌建设,深挖品牌价值,积极引导鼓励商户拓展线下渠道,拓宽优质特色农产品销路。同时,大力开展产学研融合,提升人参精加工水平,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社会事业部主任级高级咨询师仲伯俊建议:“当地需明确目标定位,并依据有关政策谋划项目建设。同时,要研究投融资方案,以产业创新发展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并从现状分析、目标规划、项目支持、具体实践等多个方面为本溪参鹿产业集群建设出谋划策。
后疫情时代,公众愈发重视大健康,健康类食品市场前景广阔。本溪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与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巨大。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研究员高逢敬认为,应加强种业发展,防止品种退化致使产量下滑,并建立标准体系,避免因过度依赖经验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科研层面,在品种与产品研发上要积极与国际大型平台机构合作,加大生物医药、保健食品企业的引进力度,建立相关制度与管理办法,丰富产品线。
围绕科技赋能参鹿产业发展,沈阳农业大学食品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鄂玉洋建议,要深化校企合作,依托分子育种、功能性食品开发等技术,提升参鹿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同时,探索“政产研销”一体化模式,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在大健康产业的上游环节,高品质的产品原料至关重要”,辽宁中福鹿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明结合企业实践说:“我们将与相关部门、高校紧密合作,强化供应链管理,依托渠道优势助力本溪特色产品‘走出去’。”
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以政策引导激活产业潜力,以科技赋能提升精深加工水平,以文化品牌赋能价值跃升,以全链协同构建竞争优势,此次调研为本溪参鹿产业集群擘画了多维发展路径,加速将“北药基因”转化为发展动能。
作者:本报融媒记者 鞠姣/文 王辛泰/图
编辑:李硕然唐蔚
审核:姜峰 李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