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县委宣传部
组织开展了2025年第一季度
“巫溪好人”评选活动
经推荐申报、评议审查等环节
共评选出2025年第一季度
“巫溪好人”8人(组)
他们是
自强不息
王道银
独臂汉子带领乡亲奔“钱”程
王道银,男,46岁,胜利乡胜利村蔬菜种植大户。28年前,王道银在深圳一家五金制造厂当小工,突发意外失去右手指,手术后,只剩下光秃秃的右掌。为了养家糊口,夫妻俩尝试做生意,由于缺乏经验,屡屡受挫。2001年,王道银毅然从服装行业转战农贸市场,开启了他与蔬菜的不解之缘。几经周折,终于在2015年迎来了大丰收,总产值超过了100万元。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了,他却并没有忘本,多年来一直带动身边的脱贫户和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在他的带动下,胜利乡有70多户发展和种植高山错季蔬菜,为胜利乡产业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孝老爱亲
王永寿
花甲老人照顾瘫痪妻子16年如一日不离不弃
王永寿,男,63岁,花台乡花台村人。16年前,妻子曾庆英患类风湿疾病,关节变形、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王永寿患上了矽肺病,需要长期服药,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王永寿每天把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处理各种家务事务外,还要为妻子洗头、洗澡、喂饭、喂药等,整整16个年头,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妻子感受到了深深的爱意和尊重,让曾庆英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王永寿对妻子的爱与责任,用16年的坚守和付出,诠释了爱与责任的真谛,让周围的邻居们都敬佩不已。
助人为乐
何财明、张啟翠
夫妇返乡创业创新引领乡村振兴
何财明,男,43岁,中共党员,重庆何航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啟翠,女,45岁,何航鞋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这对80后夫妻曾在外务工17年,2013年毅然返乡创业,依托巫溪传统布鞋技艺,创立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鞋业公司。他们创新开发丝瓜络布鞋,构建“田间种植-车间生产-直播间销售”全链条模式,带动当地600余人就业,年销售布鞋超120万双,营业收入突破30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8万余元,280户农户实现增收390万元;针对当地留守妇女,提供约100个就业岗位,每人年均增收3.5万余元;开设5个直播间,由20余名留守妈妈组成主播团队,全平台年销售布鞋120万双。2023年何财明荣获第三届“寻找巴渝乡村振兴榜样”十大年度人物提名,他们夫妇的乡村振兴实践成为山区产业发展的样板。他们的故事曾在人民网、中国新闻网、重庆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助人为乐
谭孝菊
“银发宣传员”唱响移风易俗新乐章
谭孝菊,女,77岁,塘坊镇塘坊社区居民。她是一名基层志愿者,多年来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利用文艺特长创作正能量作品,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她创作的《严防严控整酒风》三句半山歌和《厚养薄葬树新风》快板词,不仅在塘坊巡回演出,还受邀到多个乡镇表演,深受群众喜爱,反响热烈。谭孝菊还组织社区文艺队,争做文明新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工人日报》《重庆日报》等媒体对其做法进行了报道。
敬业奉献
朱汉民
35年躬耕山区教育结累累硕果
朱汉民,男,53岁,中共党员,尖山镇百步小学校长。扎根山区教育35载,以"点燃火焰"为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引领集团化办学。他推行"青蓝工程"培养师资队伍,打造山区首个智慧图书室,构建"一动一静两读三结合"特色课程体系,培育出全国跳绳冠军队和书法特色项目。在他的带领下,百步小学1人被评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2人被评为“重庆市优秀辅导员”,6人被评为“重庆市优秀跳绳教练员”,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跳绳教练员”;跳绳队共获得28枚金牌,26枚银牌,27枚铜牌,在世界跳绳锦标赛中荣获团体第三名,成为巫溪教育的一面旗帜。35年间,朱汉民个人先后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少工委主任”“全国体育创新杰出校长”;百步小学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足球特色示范学校”“全国跳绳试点校”“全国传统文化进校园试点校”“全国未成年思想道德先进单位”“全国体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敬业奉献
陈元生
勤耕四十载引领村民共筑致富路
陈元生,男,63岁,中共党员,菱角镇桐岭村蚕桑养殖户。陈元生自行开始养蚕近40年,面对当时技术匮乏等难题,他夜以继日,蚕房为伴,逐渐摸索出一套蚕种催青、小蚕共育、成蚕饲养、上蔟结茧的成熟技术体系。20世纪90年代初,他一跃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并带动村民一起养蚕,发展蚕桑为该村主导产业。2017年,菱角镇桐岭村建设300余亩高标准桑园,在全县率先实行蚕桑恢复性发展试点,更以“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引进巫溪县祥飞茧丝绸有限公司落户,陈元生主动请缨担任桐岭村蚕桑专职技术员,推动该村养蚕车间实现从传统的每年3季养蚕向智能养蚕10季的大幅提升,也为11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在他的带动下,桐岭村蚕桑产业蓬勃发展,每年共养蚕800张,产茧3.4万公斤,年收益达到182.32万元。他的事迹被人民网、重庆日报、上游新闻、华龙网等媒体报道。
敬业奉献
毛希品
退伍军人变身山乡富民领路人
毛希品,男,40岁,中共党员,蒲莲镇玉田村支部书记。2002年,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从军之路,五年的军旅生涯,多次参与抗洪抢险、山林救火等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军人的誓言。2007年12月光荣退伍后,他没有选择安逸,回到家乡,面对村里产业空白,他发现土壤富硒优势,力推老鹰茶种植。初期村民顾虑重重,他自垫资金提供茶苗,邀请专家培训技术,并带着茶叶样品奔走山东、重庆等地推广,首年即获百万订单。为拓展销路,创新“茶椒共生”模式,引入“大红袍”花椒产业,三赴甘肃学习技术,在火锅店现场演示花椒油炒制争取订单。八年间,他推动建成标准化加工厂,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盘活千亩撂荒地。玉田村老鹰茶、花椒产业年产值突破千万,村民人均收入显著提升,用实干诠释了基层干部的奉献与担当。
敬业奉献
张敬
扎根深山的振兴先锋
张敬,男,44岁,中共党员,重庆师范大学派驻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园村第一书记。驻村期间累计解决83件民生实事,架牢党群连心桥。面对村民陈安田因长期照顾精神病儿子致贫的困境,他协调重庆新禾精神病医院提供五年全免救助,筑牢防返贫底线;创新设立“每月2号义剪日”,服务留守老人500余人次,将温情服务融入基层治理。他以教育帮扶为抓手,自筹资金建成110平方米儿童食堂,解决学生露天就餐难题;争取120万元公益项目改善教学条件,组织高考辅导、心理关爱等活动;联动企业资助8名困境学子5万元,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同时推动村集体茶厂升级改造,年产值突破173万元,打造“高山散点生态茶”品牌获行业双金奖,其帮扶案例入选市级乡村振兴典型。
为以上巫溪好人
来源:县委宣传部
有需要请点击:
有需要请点击:
有需要请点击:
找工作,挣大钱 找对象,早生娃
修家电,通下水道 来这里,找便宜房子
可点击上方链接进入自己需要的服务,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巫溪鸡血哥网长途拼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