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都说它能算透上下五千年,连带着让袁天罡这名字也火了一把。

袁天罡,可是个厉害角色,算术天文易学样样精通,最绝的是瞅人面相就能断前程。



当年给还是娃娃的武则天相面,张嘴就来:“龙瞳凤颈,及贵验也,若为女,当为天子。”

后来,武则天真就当上了咱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不过说实在的,袁天罡这名声可不是靠这一卦挣来的。

他真正的封神操作,是给三个人相面。

这事儿知道的人可不多,这三位到底是何方神圣?

成就相术

袁天罡,唐代著名的相士、术士,他的名字与《推背图》紧密相连,这本书被后人称为“预言之书”,是他与同道李淳风一同编撰的。



出生于隋朝末年,袁天罡的家境并不显赫,甚至可以说是贫寒。

他的父亲袁玑在官场上一直处于低微的位置,仅仅担任过梁州司仓一职,一生的仕途都没有得到大的升迁。

袁天罡从小并未享受到什么优渥的资源,也无法像其他同龄的贵族子弟一样,读书习文,通晓经书。

年轻的袁天罡并未因此而心灰意冷,反而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展现出了过人的毅力与聪慧。



他的兴趣并非像一般的书生那样只局限于文史哲学,而是被天文、易学、术数等玄奥之学所吸引。

袁天罡遇到了一位世外高人,在这位师傅的悉心教诲下,袁天罡的术数天赋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他的相术技艺和天文知识日益精深。

凭借着天赋与努力,他的术数水平逐渐超越了众多同道,成为了当时名声响亮的相士之一。

每天,他都会为周围的邻里街坊相面,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实践。

他的能力引起了许多士绅与官员的关注,不少人请他为自己和家人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袁天罡的声望也因此逐渐上升。

甚至连一些朝中的大员,如隋朝的名将窦轨,以及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等,都曾专程请袁天罡为自己相面。

袁天罡虽然名声大噪,但他却并不执着于官职与荣华富贵。



作为一名县令,他反而频繁辞去公务,专注于术数与相面,甚至一度以相面为生。

就算成为李世民身边的座上宾,袁天罡也没有改变初心。

相骨之术

一个平凡的洛阳街头,袁天罡与三位年轻书生的相遇。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袁天罡的目光定格在了三位身着儒服的书生身上。



这并非袁天罡第一次看到陌生人面相,但他从这些年轻书生的脸上,感受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气息。

三人的命运仿佛交织在一起,注定会有一番非凡的未来。

杜淹、王珪和韦挺,这三位书生并没有注意到袁天罡的目光。

他们正漫步于街头,聊着各自的未来与理想。



就在这时,韦挺不禁感到了不适。

他被袁天罡的眼神盯得有些不自在,于是走上前,开口问道:“你这位道长,为什么一直盯着我们看?莫非是有什么不妥之处?”

袁天罡微微一愣,“没什么,只是你们三位的面相实在是有趣,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三人听了,不禁相视一笑,心中倒也并未放在心上。



杜淹最为直率,开口问道:“既然如此,先生是否能为我们说一说我们的命运如何?”

王珪和韦挺也都有些好奇,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经过一番打量后,他缓缓开口:“你们三人,未来的命运注定非凡,但各自的际遇却不同。”

他首先指向杜淹,眼中露出几分欣赏:

“你将来能够官居御史,官场中因文才出众而被皇帝所赏识。

接着,袁天罡转向王珪,他的语气稍带一丝思索:

“你将来虽不是头角峥嵘,却也能在朝廷中身居五品。”

最后,袁天罡目光落在韦挺身上,眼神中闪烁着某种深邃的光芒:

“你将来会成就一番大业,成为一名出色的武将,立下赫赫战功。

韦挺眉头微皱,他从未想过自己会与武将挂钩,但袁天罡的预言中那种深沉的力量,却令他产生了深深的兴趣。



告别了袁天罡,三人继续向前走,心情愉悦,信心满满。

他们回头望向那位神秘的道士,心中充满了敬佩与好奇,心想:袁天罡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竟能洞悉他们的未来?

袁天罡目送三人渐行渐远,心中却涌上了一股莫名的感伤。



他知道,尽管这三人注定会获得权势与荣耀,但未来的变数也远远超出了他当下的预见。

二十年后,这三人为何会一起被罢官,这又牵扯了何事?

朝廷斗争,牵涉其中

自从三人离开了袁天罡之后,他们的生活似乎进入了另一番天地,命运如同袁天罡所说的那般,开始逐步展开。

随着时光的流逝,命运并非如同预期那般直线前行,政治风云的变化让三人的命运轨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风波。



杜淹、王珪和韦挺三人,凭借各自的才华与袁天罡的预言,成功踏上了仕途。

他们入朝为官,带着袁天罡的预言以及满腔的抱负,开始在朝堂上谋取一席之地。

朝廷内外,波涛汹涌,权力的斗争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尤其是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

两位皇子争夺皇位的斗争,将朝廷撕裂成了两个阵营,杜淹、王珪和韦挺,这三位年轻的书生,虽然初入朝廷,但未能躲开这场风波。

三人虽然拥有才能与预言中的光明未来,却因身处政治风暴的中心,未能保住自身的清明。

杜淹和王珪,凭借自己的才华与眼力,逐渐与李建成一派建立了联系。

杜淹以其文采斐然的才华,获得了李建成的青睐,成为了李建成身边的智囊。



而王珪则看到了李建成一方的势力,他虽在心底有所迟疑,却在权力的诱惑下,站在了李建成一方。

韦挺则较为低调,他没有像其他两人那样快速选择站队,而是选择了旁观,但他的沉默却使他被误解为是李世民阵营的潜在支持者。

李建成以长子之位,试图稳固自己的地位,但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和声望逐渐压过了他。

而作为李建成派的核心支持者之一,杜淹和王珪很快发现了局势的微妙变化。

李世民势如破竹,渐渐占据了上风,李建成的势力日益衰弱,原本寄托在李建成身上的政治前景,似乎开始失去了支撑。

李世民终于发动了决胜一战——兵变。

李建成在这场政变中败北,最终在宫廷斗争中丧命,李世民成功篡位,成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杜淹和王珪却未能因李建成的失败而摆脱困境,他们曾在李建成身边积累了极高的声望和权力,但当李世民上台后,他们的命运迅速发生了剧变。

李世民上台后,迅速展开清理异己的行动,杜淹与王珪被迫卷入这场权力的洗牌中。

杜淹虽然在李建成时期为人称道,但李世民显然并不信任这些曾经支持李建成的人。

王珪虽然相对谨慎,但在朝堂上站错了队,最终还是成为了李世民清洗的对象。

两人先后被削职为民,流放至远方,原本辉煌的仕途瞬间成了一场空梦。

韦挺则因始终未明确站队,倒没有像杜淹和王珪那样直接卷入这场权力斗争。

他虽逃过一劫,却也未能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晋升。



他的仕途被李世民视为无关紧要,最终被派往远方充当武将,虽然他没有像杜淹和王珪那样深陷权力斗争的泥潭,但他的心中也早已对仕途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在三人离开朝廷后,袁天罡并没有太多惊讶,因为他早已看到了这条波折的路。

二十年过去了,袁天罡已经不再是那个沉浸在相术中的年轻人。

他的名声早已传遍了整个朝廷,成为了唐朝的风云人物之一。



经过多年游历,袁天罡终于回到了益州,那片曾让他心生依恋的土地。

就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他再次遇到了久违的三人——杜淹、王珪和韦挺。

袁天罡站在益州的街头,看到的不是当年那三个英俊少年朝气蓬勃的面容,而是满脸沧桑、双眼深沉的中年男人。

三人见到袁天罡,立刻迎了上来,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与无奈。



杜淹抚摸着自己略显苍老的胡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先生,我们……我们确实如您所说,经历了无数波折,许多事情,已经远超我们曾经的想象。”

此时的杜淹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年轻气盛的书生,虽被召回朝廷,但却是被打压在幕后,无法再展现昔日的风采。

王珪也遭遇了连串的打击与流放,韦挺最不愿意卷入权力斗争的人,命运却让你成为了一名武将,置身于这场宏大的政治博弈中。



袁天罡微微叹息,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不免涌起一阵复杂的情感。

曾经,他为这三人预言过光明的未来,但如今,他们的命运已不再是他所能预见的一成不变。

人生如梦,命运如潮,纵然曾经风光无限,最终,所有人都得面对命运的无常与深沉。

命运的棋局早已布下,谁也无法逃脱其中的深刻与残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