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福州街头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像极了追债公司的最后通牒:“您爱车有路边停车费未缴清,请及时缴费。”更刺激的是,部分车主因欠费金额过高,直接被挂上“老赖”名单公示。这波操作让网友炸锅——智慧停车本是便民工程,怎么成了“秋后算账”的收割机?有人翻出半年前的“地锁事件”:当时停车公司为防逃费,在车位安装自动地锁,结果导致多起车辆底盘被刮事故。如今旧账新账一起算,车主们集体懵圈:这钱到底该不该交?
【第一高潮】
争议的焦点在于“智慧”二字。停车公司甩出数据:福州智慧停车系统投入超3亿元,采用AI识别+无感支付,欠费率却高达18%。他们理直气壮:“技术成本总要回收吧?”但车主们反手就是灵魂三问:第一,收费路段划线模糊,误判停车时间怎么算?第二,系统频繁误识别,把临时停靠算成占位收费;第三,最狠的质疑来自程序员车主@光之 的实测——同一辆车在不同路段计费单价竟相差3倍,“这算法怕不是看心情定价?”
【发展过程】
记者走访发现,矛盾早在2024年就已埋下。当时福州推广智慧停车时承诺“半小时免费”,实际执行却变成“驶离后15分钟内补缴享优惠”。有车主吐槽:“就像外卖平台说满20减15,结账时告诉你必须倒立付款才生效。”更魔幻的是,部分欠费车主收到催缴单显示,他们“被停车”的地点根本不存在。一位大妈指着曝光的欠费车牌哭笑不得:“这车是我儿子名字,可他三年前就移民加拿大了!”
【第一低潮】
面对舆论压力,停车公司5月初召开发布会,宣布三项“让步”:开通人工复核通道、减免系统误判产生的费用、对困难车主分期还款。表面看是危机公关,细品全是文字游戏——复核需提供全程行车记录仪录像,分期还款要额外支付8%手续费。更绝的是,他们趁势推出“诚信车主计划”:按时缴费满一年可抽奖,奖品是…下次停车打九折。网友锐评:“我缺的是那10%吗?我缺的是那90%!”
【第二高潮】
反转来得猝不及防。5月15日,福州交通局突然叫停追缴行动,并曝光审计报告:停车公司擅自将财政补贴的公共车位转为商业运营,近亿元收入未入国库。原来所谓“智慧停车”,竟是场公私不分的糊涂账。更劲爆的是,记者挖出该公司股东名单里,赫然躺着两位前交通系统官员。这下轮到停车公司慌了,连夜撤下催缴公告,还“手滑”删除了官网所有收费依据文件。
【第二低潮】
就当车主们以为胜利在望时,新套路浮出水面。6月起,欠费车辆在年检时被强制捆绑缴费——不交钱不给过检。停车公司换了副面孔打温情牌:“我们也是为城市治理做贡献呀。”但市民发现,这些追缴资金既没用于改善停车设施,也没公示流向。更诡异的是,同期福州新增了2万个收费车位,连菜市场门口的电动车位都开始扫码计费。有自媒体算了一笔账:按这个趋势,到2026年,福州人呼吸新鲜空气可能都得先刷二维码。
这场闹剧最讽刺的莫过于,当技术戴上“智慧”的帽子,连割韭菜都显得理直气壮。停车公司把公共服务做成生意经时,大概忘了路边车位本质上和公园长椅一样,是纳税人早已买过单的公共产品。他们用算法替代人工时吹嘘“科技向善”,追缴欠费时却比旧社会当铺还锱铢必较。要不怎么说数字时代高明呢?过去收保护费还得派几个纹身大哥,现在发条短信就能让全城车主自我怀疑:“我是不是太斤斤计较了?”
【小编想问】
当公共资源被包装成“智慧服务”,我们到底是在为技术买单,还是在为贪婪交智商税?支持收费的说“天下没有免费停车”,反对的怼“先把马路修建的税款退回来”。您觉得路边停车位该收费吗?或者换个问法——如果连踩一脚刹车都要扫码,下次呼吸要不要也开个会员?